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霜毫的意思、霜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霜毫的解釋

(1).白色獸毛。《宋書·禮志三》:“霜毫玄文,素翮頳羽。” 明 田藝蘅 《白鹿賦》:“雪毳含輝,霜毫出浴,潔若凝冰,素如琢玉。”

(2).借指白兔。 唐 元稹 《月三十韻》:“蓂葉标新朔,霜毫引細輝。” 明 徐渭 《書畫兔中有一白雛》詩:“中有霜毫真逸足,騰身高入月明中。”

(3).指毛筆。 元 王實甫 《麗春堂》第二折:“大人呵尚兀自高擎着玉液來酬我,你待濃蘸着霜毫敢抹誰?”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四四:“霜毫擲罷倚天寒,任作淋漓淡墨看。”

(4).白色須發。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雪刺滿頭》:“ 宋璟 《求緻仕表》雲:‘臣竊祿簪裳,備員廊廟,霜毫生頷,雪刺滿頭。’”

(5).白色的光芒。寒光。 唐 鮑溶 《送羅侍禦歸西台》詩:“詩情分繡段,劍彩拂霜毫。”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霜毫”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典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 白色獸毛/借指白兔
    本義指白色獸毛,如《宋書·禮志三》中“霜毫玄文”描述祭祀用獸的毛色。後引申為代指白兔,如唐代元稹詩句“霜毫引細輝”,明代徐渭以“霜毫”喻白兔的毛發。

  2. 毛筆的代稱
    因古代毛筆多用白色獸毛制成,故“霜毫”常指代毛筆。例如元代王實甫《麗春堂》中“濃蘸着霜毫”,清代龔自珍詩中“霜毫擲罷倚天寒”均用此意。成語“霜毫冰硯”更将“霜毫”與硯台結合,象征文人在嚴寒中堅持創作的精神。

  3. 白色須發
    五代文獻《開元天寶遺事》中記載“霜毫生頷”,以“霜毫”形容人年老後的白須。

  4. 白色光芒或寒光
    部分文獻擴展其意象,用于描述冷冽的白色光芒,如“霜毫”可指月光或冰雪反射的光輝。


文學象征意義
在詩詞中,“霜毫”常被賦予清冷、高潔的意境,如白居易詩句“霜毫冰硯未書時”既寫實景,又隱喻文人風骨。

如需具體文獻例證或更詳細解析,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

網絡擴展解釋二

《霜毫》的意思

《霜毫》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非常細小的東西或者極其微弱的力量。

拆分部首和筆畫

《霜毫》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雨,雪(雨毛)。它總共由9畫組成。

來源

《霜毫》的含義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文化和自然景觀。霜代表寒冷、幹燥的冬季天氣,毫指極其微小的東西,因此《霜毫》形容了寒冷冬季裡微弱的能量。

繁體

《霜毫》的繁體字是「霜毫」,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霜毫」的寫法有時會加一點在「毫」的頂部,寫作「霜黃」,這是一種變體寫法。

例句

1. 這個小機器像是一台微風,卻能夠把充斥在空氣中的霜毫都吸入其中。

2. 他的拳頭輕輕一碰,就能碎裂玻璃,這是他憑借着霜毫般細小的力量。

組詞

1. 霜降:指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表示秋季正式進入寒冷的階段。

2. 毫不猶豫:形容行動果斷,毫不猶豫。

3. 霜露:指早晨或晚上的露水。

近義詞

1. 細微:形容非常小、微不足道。

2. 微弱:形容力量或聲音等非常微小。

反義詞

強大:與「霜毫」相對,表示力量巨大、強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