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唐書·藝文志一》:“ 貞觀 中, 魏徵 、 虞世南 、 顔師古 繼為秘書監,請購天下書,選五品以上子孫工書者為書手,繕寫藏于内庫,以宮人掌之。”後遂以“宮掌”稱圖書收藏者。 清 孔尚任 《同人分詠古書》:“ 魯國 壞壁金絲響,蝌蚪躍出漆簡上,古文不辨《洛》與《河》,彷彿徒勞學宮掌。”
“宮掌”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主要源于古代文獻記載,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解析:
詞源與基本定義
該詞最早見于《新唐書·藝文志一》,記載唐貞觀年間魏征、虞世南等人主持收集天下書籍,由宮人負責管理内庫藏書。因此,“宮掌”最初指代古代宮廷中專職管理圖書的官職或人員。
具體職能與曆史背景
據史料記載,唐代為保存文獻,會選拔五品以上官員子孫中擅長書法者擔任“書手”,抄錄書籍後交由宮人保管。這一制度使“宮掌”成為圖書收藏與管理的代稱,具有明顯的文獻保護職能。
詞義延伸與文學引用
清代文人孔尚任在《同人分詠古書》中寫道“彷佛徒勞學宮掌”,此處借“宮掌”暗喻對古籍研究的敬重,體現了該詞在文學中的引申用法。需注意的是,部分現代解釋(如“掌握大權”)存在争議,可能與其他同音詞混淆,建議以曆史文獻為準。
該詞核心含義為唐代設立的宮廷圖書管理員,後泛指古籍收藏者。其語義範圍較為專指,未脫離文獻管理語境,使用時需注意與相近詞彙的區分。
《宮掌》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宮内的掌權人,指皇後或者後妃中負責管理宮中事務的人。
宮掌的部首是宀(宀字旁),拆分的兩個部分分别是“宀”和“掌”,其中“宀”表示房屋,是一個偏旁部首。筆畫的數量分别為三畫和十畫。
宮掌最早出現在漢代,是曆史上宮廷體制的一部分。它的繁體字是“宮掌”,字形變化較小。
在古代,宮掌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常見的古時候寫法是“宮掌”,它的形狀與現代書寫略有不同。
1. 皇上的寵愛使得皇後成為宮掌之位。
2. 前朝的宮掌執掌着朝政大權。
3. 她以聰明才智赢得了宮掌的地位。
組詞:宮闱、宮廷、掌權、掌管。
近義詞:後妃、皇後、嫔妃。
反義詞:臣子、朝廷、宦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