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經涉遠途。 晉 葛洪 《抱樸子·論仙》:“欲經遠而乏舟車之用。”
(2).謂作長遠謀劃。《三國志·魏志·毛玠傳》:“ 袁紹 、 劉表 ,雖士民衆彊,皆無經遠之慮,未有樹基建本者也。”《舊唐書·高季輔傳》:“臺閣之吏,昧於經遠之道。” 明 文徵明 《陝西布政使司左參議盧君墓表》:“如言 維揚 賑饑、西北邊備及 江 南農田數事,皆經遠之謀,非徒苟焉圖塞目前而已。”
“經遠”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兩層核心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經涉遠途
指經曆或跋涉遙遠的旅途。例如晉代葛洪《抱樸子·論仙》中提到“欲經遠而乏舟車之用”,即強調遠行途中的物資匮乏。
長遠謀劃
指進行深遠的規劃或策略。《三國志·魏志·毛玠傳》中評價袁紹、劉表“皆無經遠之慮”,即批評其缺乏長遠眼光。
部分資料提到“經遠”與清朝北洋水師“經遠艦”的關聯,但此用法屬于特定曆史名稱,需結合語境區分。
“經遠”既可指實際的空間距離,也可用于抽象的戰略或人生規劃,需根據上下文具體理解。
經遠(jīng yuǎ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纟”和“車”,總共有6個筆畫。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既醉》這篇古代詩歌中。它的意思是經曆遙遠的距離,通常用來形容旅行的長途。
在繁體字中,經遠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時候,經遠的寫法叫做“古文”,是由一些特定的筆畫組合而成。例如,在《說文解字》中,經遠的古文字形為“經遠”。這種古文寫法流傳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曆史。
以下是經遠的例句:
1. 他經遠跋涉,終于到達了目的地。
2. 這次旅行經遠費時,但是很值得。
與經遠相關的組詞有:經曆、經過、經營、遠方等。
近義詞:漫長、遙遠、跋山涉水。
反義詞:近處、短途、輕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