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咎的意思、離咎的詳細解釋
離咎的解釋
遭遇災難。《國語·晉語一》:“嗛嗛之食,不足狃也,不能為膏,而祗離咎也。”一本作“ 罹咎 ”。《呂氏春秋·原亂》:“故 獻公 聽 驪姬 ……大臣卿士之死者以百數,離咎二十年。” 陳奇猷 集釋引 馬叙倫 曰:“離借為罹,合用‘羅’字。”《史記·朝鮮列傳論》:“樓船(樓船将軍 楊僕 )将狹,及難離咎。”
詞語分解
- 離的解釋 離 (離) í 相距,隔開:距離。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恒星。 分開,分别:分離。離别。離開。離散(刵 )。離職。離異。離間(刵 )。支離破碎。 缺少:辦好教育離不開教師。 八卦之一,代表火。 古同“罹”
- 咎的解釋 咎 ù 過失,罪過:咎戾。負咎。以彰其咎。 怪罪,處分:既往不咎。咎由自取(遭受責備、懲處或禍害是自己造成的)。 災禍:休咎(吉兇)。 怨仇:與臣有咎。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離咎”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其含義可以從構成它的單字“離”和“咎”的本義及組合義來理解。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語言學著作的詳細解釋:
一、 詞義解析
-
本義:遭受罪責或災禍
- 離 (lí): 在此語境中,通“罹”,意為遭受、遭遇。《漢語大詞典》明确指出:“離,通‘罹’。遭遇。”
- 咎 (jiù): 意為罪過、過失、災禍。《說文解字》釋“咎”為“災也”,《爾雅·釋诂》釋為“病也”,引申為罪責、禍患。
- 組合義: “離咎”即“遭受罪責”或“遭遇災禍”。指被動地承受因過失、錯誤或不幸事件帶來的責難或災難性後果。
-
引申義:被責備、被怪罪
- 由“遭受罪責”引申,指成為被責備、被歸咎的對象。例如在文獻中,可能描述某人因某事而“離咎”,即因此事而受到批評或追究責任。
二、 用法特點
- 古語色彩濃厚: “離咎”主要出現在古代文獻和典籍中,現代漢語口語和書面語已極少使用。其含義多被“遭殃”、“獲罪”、“受責”、“蒙禍”等現代詞彙取代。
- 被動意味明顯: 該詞強調主體被動地承受災禍或責難,而非主動犯錯或招緻禍患(雖然災禍或責難可能由自身原因引起)。
- 語境關聯: 理解“離咎”需結合具體上下文,明确是遭受具體的災禍(如天災、人禍),還是受到抽象的責備或追究。
三、 典籍例證
雖然“離咎”作為固定詞組在常見典籍中直接出現的頻率不高,但其構成字義及類似表達在古籍中常見。其含義可通過權威辭書得到确認: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對“離”字有“通‘罹’”的義項解釋,并引《書·洪範》“不罹于咎”等例證說明其“遭遇”義。
- 《王力古漢語字典》(王力主編)同樣收錄了“離”通“罹”表示“遭遇”的用法。
- 《辭源》(商務印書館)對“咎”的解釋包含“災禍”、“罪過”、“責備”等義項,為理解“離咎”提供了基礎。
四、 總結
“離咎”是一個具有濃厚古語色彩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是遭受罪責或災禍,引申為被責備、被怪罪。它由表示“遭受”的“離”(通“罹”)和表示“罪過/災禍”的“咎”組合而成,強調主體被動承受不幸或責難的狀态。在現代漢語理解和運用中,需注意其曆史語境。
來源參考:
-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可查詢權威線上詞典數據庫或查閱紙質版]
- 王力古漢語字典. 中華書局. [可查詢權威線上詞典數據庫或查閱紙質版]
- 辭源(第三版). 商務印書館. [可查詢權威線上詞典數據庫或查閱紙質版]
網絡擴展解釋
“離咎”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1.基本釋義
- 拼音:lí jiù
- 詞義:指遭遇災難或災禍,強調因某種原因陷入不幸的境遇。
2.結構分析
- 離:此處為通假字,同“罹”(lí),意為遭受、遭遇。
- 咎:本義為災禍、過失,如《說文解字》釋為“災也”。
3.古籍例證
- 《國語·晉語一》:“嗛嗛之食,不足狃也,不能為膏,而祗離咎也。”
(粗劣的食物不值得貪戀,無法滋養身體,反而會招緻災禍)。
- 《呂氏春秋·原亂》:“離咎二十年。”
(指晉國因骊姬之亂陷入二十年的災禍)。
4.通假字說明
- 古漢語中“離”常與“罹”通用,如《史記·管蔡世家》亦有“離咎”用例,均表“遭受”之義。
5.現代用法
- 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研究或文學創作中,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引申含義。
如需進一步探究具體古籍背景,可參考《國語》《呂氏春秋》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吧嚓憊竭笨謎邊靡鄙吝複萌不得善終誠至雠閲翠裾毳索雕勵頂罐杜觯恩愛夫妻翻領煩瑣哲學飛幌縛雞之力歌嘔盥薇歸刑果老橫草不拿,竪草不拈核視猴年馬月回甘狐魅魂壓怒濤怙強驕侵較真寄書鴈絕對零度軍鞞兩忙稅縷解滿城風雨懜懜南宮硼隱披襖子辟兵缯幈宮前席頃匡青傷青瑤擒題汽球日朘月減潤毫散隸三年艾森列踏舞跳天索地魏王堤飨殿顯豁仙人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