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薔薇露洗手。 唐 馮贽 《雲仙雜記·大雅之文》:“ 柳宗元 得 韓愈 所寄詩,先以薔薇露灌手,薰玉蕤香後發讀,曰:‘大雅之文,正當如是。’”尺牍用語有“盥薇雒頌”,本此。
“盥薇”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盥”指洗滌、清潔,“薇”即薔薇。字面意為用薔薇露(薔薇花制成的香水或露水)洗手,常見于古代文人雅士的禮儀行為。例如唐代柳宗元收到韓愈的詩作時,會先用薔薇露淨手,再焚香閱讀,以示對文字的敬重(出自《雲仙雜記·大雅之文》)。
在尺牍(書信)中,“盥薇”被用作敬語,如“盥薇雒頌”,表達對他人文辭的珍視與鄭重态度。部分資料将其引申為“品德高尚、清潔無瑕”的象征,但此說法多見于現代網絡釋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這一行為反映了古代文人對精神修養的追求,将日常清潔與文學品鑒結合,賦予物質活動以文化意涵。薔薇露的香氣也暗含“高雅”的審美趣味。
注意:關于“盥薇”是否為成語,目前權威典籍多将其視為具體動作描述,而“品德象征”的解讀可能為後人衍生,建議參考古籍原文或權威辭書進一步考證。
《盥薇》(guàn wēi)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彙。其中,盥(guàn)意為用水洗滌,薇(wēi)指的是微小的草木。
按照漢字的結構,盥的拆分部首是皿字旁,薇的拆分部首是艹字旁。盥的筆畫數為十畫,薇的筆畫數為十二畫。
盥薇在繁體字中寫作「濬薇」。
在古代,盥和薇的寫法并沒有具體規定。不同曆史時期有不同的字形,隨着曆史變遷,字形也發生了改變。但是,現代漢字寫法是基于古代演變而來的。
1. 他在鳥兒鳴叫的清晨盥臉。
2. 薇草在微風中輕輕搖曳。
組詞有盥洗、盥灑、薇草、薇絨等。
暫無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