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 趙晔 《吳越春秋·夫差内傳》:“﹝ 伍子胥 ﹞遂伏劍而死, 吳王 乃取 子胥 屍,盛以鴟夷之器,投之於 江 中…… 子胥 因隨流揚波,依潮來往,蕩激崩岸。”後因以“魂壓怒濤”稱頌 子胥 忠心赤膽,至死不渝。 明 高啟 《谒伍相祠》詩:“魂壓怒濤翻白浪,劍埋寃血起腥風。”參閱《太平廣記》卷二九一引《錢塘志·伍子胥》。
“魂壓怒濤”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出自東漢趙晔《吳越春秋·夫差内傳》,記載伍子胥被吳王夫差賜死後,屍體被裝入皮袋投入江中。傳說他的魂魄化為潮神,隨波濤翻湧,以表忠魂不滅。
明代高啟《谒伍相祠》詩雲:“魂壓怒濤翻白浪,劍埋冤血起腥風。” 此處借典故表達對伍子胥的追念與敬仰。
該成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現代使用較少。若需進一步了解伍子胥故事,可參考《太平廣記》等文獻。
《魂壓怒濤》是一個成語,形容魂魄受到強烈的沖擊和壓抑,如同被洶湧的大海所淹沒。
《魂壓怒濤》的拆分部首是魂(火字旁)、廠(廠字旁)和水(三點水)。拆分後的筆畫數分别為13畫、2畫和4畫。
《魂壓怒濤》來自明代徐渭的《格言聯璧·心命篇》。這句成語原文為:“吾心如堤,敢輕魂壓怒濤。”意思是說,我的心境如同一堤堵住了内心湍急的想法,不輕易受到外界的困擾和幹擾。
《魂壓怒濤》的繁體字為「魂壓怒濤」。
在古代,《魂壓怒濤》的漢字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沒有明顯的差别。
1. 他感到自己像是被魂壓怒濤所淹沒,無法擺脫内心的痛苦。
2. 在生活的困境面前,她能夠保持冷靜,不被魂壓怒濤所動搖。
1. 魂魄,指人的精神和思想。
2. 壓抑,指被束縛和壓制住,無法自由發展。
3. 怒濤,指洶湧澎湃的巨大波濤。
1. 心緒如沉湎:指内心煩擾、憂慮,難以自拔。
2. 心灰意冷:形容内心失望、灰心喪氣。
心境甯靜:指内心平和安甯,不受外界幹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