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球。 康有為 《大同書》辛部第二章:“大同之世,鐵道橫織於地面,汽球飛舞於天空。”
“汽球”是一個漢語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文獻引用: 康有為在《大同書》中寫道:“大同之世,鐵道橫織于地面,汽球飛舞于天空。”。這裡的“汽球”指代早期飛行器或裝飾性氣球,用于描繪理想社會的科技景象。
現代語境: 現代标準漢語中多用“氣球”,而“汽球”屬于舊時寫法或方言變體。兩詞含義相同,但“汽”與“氣”的混用可能源于曆史或地區語言習慣(如部分方言中發音相近)。
建議:日常使用中推薦“氣球”這一寫法,更符合現代漢語規範。若需引用古籍或特定語境,可保留“汽球”原詞。
汽球(qì qiú)是指一種充入氣體的球形裝置,通常用于慶祝活動、遊戲或裝飾。它可以通過充入氦氣或空氣來使其膨脹,從而懸浮在空中。汽球通常由橡膠或塑料制成,有多種顔色和形狀可供選擇。
汽球的部首是汽(汽車)和球(求球),部首分别在左側和右上方。根據《康熙字典》,汽的筆畫數為7,球的筆畫數為11。
汽球一詞最早出現于1921年,它的來源是英文“balloon”。繁體字“汽球”在中國台灣和香港地區的書寫方式是「汽球」。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汽球也不例外。在古代漢字中,汽球的寫法可以是「氣球」或「汽圜」。其中,「汽圜」中的「圜」為現代漢字中的「圓」,表示球的形狀。
1. 我們在生日派對上放了許多五彩的汽球。
2. 孩子們追逐着飄在天空中的汽球。
- 汽球師:擅長制作和設計汽球裝飾的人。
- 汽球遊戲:利用汽球進行的各種遊戲活動。
- 汽球破裂:汽球受到損壞或被刺破的狀态。
氣球、氣囊、膨脹球
癟氣球、放氣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