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辟兵缯的意思、辟兵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辟兵缯的解釋

舊俗端午節時系繞臂上的五彩絲線。謂可防避兵災瘟疫,故名。《事類賦》卷四引 漢 應劭 《風俗通》:“五月五日以五綵絲繫臂,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名辟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一說,謂以始出繭為絲織成,染以日月星辰鳥獸之狀的絹。參閱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記》、 唐 韓鄂 《歲華紀麗·端午》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辟兵缯”主要有兩種解釋,需結合不同來源進行辨析:

一、端午節習俗中的含義(主流解釋)

  1. 基本定義
    指端午節系繞在手臂上的五彩絲線,具有避邪祈福的功能,主要用于防避兵災和瘟疫。

  2. 别稱與起源
    又稱“長命縷”“續命縷”“五色縷”等,最早見于漢代應劭《風俗通》,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的習俗。南朝《荊楚歲時記》進一步說明其材質可能為初繭絲織成的絹帛,并染有日月星辰、鳥獸等圖案。


二、軍事術語的争議解釋

提到該詞指“破壞敵軍陣勢”,但此釋義與其他來源差異較大。結合傳統文獻記載及語言結構分析,“辟兵缯”中“辟”通“避”(而非“破除”),“缯”指絲織品,整體應為名詞而非動詞短語。推測這一解釋可能是現代誤讀或特定語境下的引申用法。


推薦以第一種解釋為準,即端午節五彩絲線的傳統飾物,體現古人驅邪禳災的民俗信仰。若需引用軍事相關釋義,建議進一步考據古籍原文以确認準确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辟兵缯—意義與來源

《辟兵缯》是一個古漢語詞語,它的意思是指辟開兵器戰絞時使用的繩索。這個詞由三個部分組成:辟(㳀)表示辟開、開啟;兵(八)是指武器、戰争;缯(糹)表示繩索。

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戰争時期,當時在戰絞中雙方士兵需要使用繩索來辟開敵方的兵器,從而取得勝利。所以《辟兵缯》成為了這一動作的專有名稱。

辟兵缯—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辟兵缯的部首如下:

辟:從辛部,辛為九畫

兵:從八部,八為二畫

缯:從缶部,缶為10畫

拆分辟兵缯的每個字的總筆畫數為21畫。

辟兵缯—繁體

辟兵缯的繁體字為「辟兵繒」。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辟兵缯的漢字寫作「辟兵缯」,沒有太多變化。

辟兵缯—例句

1. 士兵們熟練地将辟兵缯套在對方的兵器上,使其無法造成傷害。

2. 古代戰争中,辟兵缯是提高作戰效率的重要工具。

辟兵缯—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辟兵繒繩(pì bīng zēng shéng)

近義詞:解繩(jiě shéng)、解練(jiě liàn)

反義詞:縛兵縛(fù bīng fù)、束縛(shù f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