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咎的意思、离咎的详细解释
离咎的解释
遭遇灾难。《国语·晋语一》:“嗛嗛之食,不足狃也,不能为膏,而祗离咎也。”一本作“ 罹咎 ”。《吕氏春秋·原乱》:“故 献公 听 驪姬 ……大臣卿士之死者以百数,离咎二十年。” 陈奇猷 集释引 马叙伦 曰:“离借为罹,合用‘罗’字。”《史记·朝鲜列传论》:“楼船(楼船将军 杨僕 )将狭,及难离咎。”
词语分解
- 离的解释 离 (離) í 相距,隔开:距离。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分开,分别:分离。离别。离开。离散(刵 )。离职。离异。离间(刵 )。支离破碎。 缺少:办好教育离不开教师。 八卦之一,代表火。 古同“罹”
- 咎的解释 咎 ù 过失,罪过:咎戾。负咎。以彰其咎。 怪罪,处分:既往不咎。咎由自取(遭受责备、惩处或祸害是自己造成的)。 灾祸:休咎(吉凶)。 怨仇:与臣有咎。 笔画数:; 部首:口;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离咎”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其含义可以从构成它的单字“离”和“咎”的本义及组合义来理解。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和语言学著作的详细解释:
一、 词义解析
-
本义:遭受罪责或灾祸
- 离 (lí): 在此语境中,通“罹”,意为遭受、遭遇。《汉语大词典》明确指出:“离,通‘罹’。遭遇。”
- 咎 (jiù): 意为罪过、过失、灾祸。《说文解字》释“咎”为“灾也”,《尔雅·释诂》释为“病也”,引申为罪责、祸患。
- 组合义: “离咎”即“遭受罪责”或“遭遇灾祸”。指被动地承受因过失、错误或不幸事件带来的责难或灾难性后果。
-
引申义:被责备、被怪罪
- 由“遭受罪责”引申,指成为被责备、被归咎的对象。例如在文献中,可能描述某人因某事而“离咎”,即因此事而受到批评或追究责任。
二、 用法特点
- 古语色彩浓厚: “离咎”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和典籍中,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已极少使用。其含义多被“遭殃”、“获罪”、“受责”、“蒙祸”等现代词汇取代。
- 被动意味明显: 该词强调主体被动地承受灾祸或责难,而非主动犯错或招致祸患(虽然灾祸或责难可能由自身原因引起)。
- 语境关联: 理解“离咎”需结合具体上下文,明确是遭受具体的灾祸(如天灾、人祸),还是受到抽象的责备或追究。
三、 典籍例证
虽然“离咎”作为固定词组在常见典籍中直接出现的频率不高,但其构成字义及类似表达在古籍中常见。其含义可通过权威辞书得到确认: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对“离”字有“通‘罹’”的义项解释,并引《书·洪范》“不罹于咎”等例证说明其“遭遇”义。
- 《王力古汉语字典》(王力主编)同样收录了“离”通“罹”表示“遭遇”的用法。
- 《辞源》(商务印书馆)对“咎”的解释包含“灾祸”、“罪过”、“责备”等义项,为理解“离咎”提供了基础。
四、 总结
“离咎”是一个具有浓厚古语色彩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是遭受罪责或灾祸,引申为被责备、被怪罪。它由表示“遭受”的“离”(通“罹”)和表示“罪过/灾祸”的“咎”组合而成,强调主体被动承受不幸或责难的状态。在现代汉语理解和运用中,需注意其历史语境。
来源参考:
-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可查询权威在线词典数据库或查阅纸质版]
- 王力古汉语字典. 中华书局. [可查询权威在线词典数据库或查阅纸质版]
- 辞源(第三版). 商务印书馆. [可查询权威在线词典数据库或查阅纸质版]
网络扩展解释
“离咎”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析:
1.基本释义
- 拼音:lí jiù
- 词义:指遭遇灾难或灾祸,强调因某种原因陷入不幸的境遇。
2.结构分析
- 离:此处为通假字,同“罹”(lí),意为遭受、遭遇。
- 咎:本义为灾祸、过失,如《说文解字》释为“灾也”。
3.古籍例证
- 《国语·晋语一》:“嗛嗛之食,不足狃也,不能为膏,而祗离咎也。”
(粗劣的食物不值得贪恋,无法滋养身体,反而会招致灾祸)。
- 《吕氏春秋·原乱》:“离咎二十年。”
(指晋国因骊姬之乱陷入二十年的灾祸)。
4.通假字说明
- 古汉语中“离”常与“罹”通用,如《史记·管蔡世家》亦有“离咎”用例,均表“遭受”之义。
5.现代用法
- 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多见于古籍研究或文学创作中,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引申含义。
如需进一步探究具体古籍背景,可参考《国语》《吕氏春秋》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摆搭霸衿波神财使蚕绩长流赤棠愁杀处常大梦独漉儿皇饭钵扶头酒钢口稾秣戈法沽酒慌忽黄金蝉欢友嘉会简诞继父京国崛奇骏马换倾城肯不肯两宋疗贪零花零件流汗浃背沦辱洛桑緑盐孟姜女调面缴谬略南面王宁候盘袅跑腿儿片云遮顶浦月千户侯骑羊子七珍弱电善赏烧缸地剩馥设行饰洁死临侵随世沉浮台宿悟澈妩丽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