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立枷的意思、立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立枷的解釋

明 清 兩代刑具。 清 又稱站籠。用木籠,頂開圓孔,以束犯人頸部,使晝夜站立緻斃。甚者于腳下墊物,然後抽去,使之懸空。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刑部·立枷》:“近來廠衛多用重枷,而最毒則為立枷。荷此者,不旬日必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立枷,又稱站籠,是中國古代一種殘酷的刑具和處決方式,主要用于明清時期。其核心特征及詳細釋義如下:

  1. 刑具結構與行刑方式

    立枷是一種木制囚籠,頂部有孔卡住犯人頸部,腳下可墊磚塊。行刑時抽去磚塊,使犯人懸空,最終因頸部受壓、疲勞或饑餓窒息而死。這種刑罰通過延長痛苦過程達到震懾目的,體現了古代刑罰的殘酷性。

  2. 曆史背景與實施時期

    立枷在明代中後期(尤其是錦衣衛、東廠執法時)至清代廣泛使用。據《明史·刑法志》記載,廠衛常以此刑處置政治犯或重罪犯,清代則多見于懲治盜匪或觸犯倫理的重案,反映了封建司法體系的嚴苛。

  3. 文獻記載與實物佐證

    《清史稿·刑法志》明确記載立枷為官方刑具,其形制在故宮博物院藏《刑具圖》中有詳細描繪。現代學者瞿同祖在《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中指出,立枷的濫用凸顯了帝制晚期法外施刑的普遍性。

權威參考文獻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明史·刑法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3. 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立枷,又稱“站籠”,是明清兩代使用的一種刑具,兼具懲罰與處決功能,其構造和使用方式極為殘酷。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定義與别稱
    立枷由木制籠體構成,頂部開圓孔用于固定犯人頸部,使其無法坐下或躺卧,隻能晝夜站立。清代俗稱“站籠”,因犯人直立受刑得名,屬于官方認可的死刑執行方式之一。

  2. 結構與行刑原理
    木籠設計前長後短,犯人頸部被卡在頂部圓孔中,腳下可墊磚塊或木闆。行刑時,若抽去墊物,犯人懸空窒息而亡;若保留墊物,則因長期站立導緻體力衰竭緻死。部分獄吏故意降低木籠高度,迫使犯人屈腿勉強支撐,加劇痛苦。

  3. 使用場景與殘酷性
    該刑具多用于處決欽定重犯或公開示衆,具有威懾民衆的作用。因緻死率極高,犯人通常數日内死亡,甚至有家屬賄賂獄吏,雇人托住犯人臀部延緩死亡。

  4. 曆史沿革
    明清時期廣泛使用,尤以清朝浙江等地獄卒推行“木籠站囚”制度為典型。辛亥革命後,隨着封建刑罰體系瓦解,立枷被正式廢除。

總結來看,立枷通過限制行動與施加極端生理折磨緻人死亡,反映了古代刑罰的嚴酷性。其設計融合了物理禁锢與心理威懾,成為封建司法暴力的象征之一。

别人正在浏覽...

按協敗井頽垣百子堂卑細辨章伯牙絃不祧猖披朝鐘暮鼓處和觸劘出畋大遠動嘴對不住咄咄怪事恩榜鵝項椅風鏟負急赙儀該曉國志濠溝橫唐合錢轟騰儉确堅貞不屈薦至近懷緊行無善蹤科道官藍尹樂地流言風語鯉魚跳龍門眉頭眼腦磨杵成針難卒合内仗昵幸排雷鋪平前緣擎拳撐腳熔古鑄今梢公唼呷申水時貢試官踏獸車添火統内萬古留芳魏蠶委珠舞局仙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