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國志的意思、國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國志的解釋

(1).指 晉 陳壽 所撰的《三國志》《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餘以暇日,常覽《國志》,考其君臣,比其行事。” 呂延濟 注:“《志》《三國志》也。” 唐 劉知幾 《史通·古今正史》:“ 宋文帝 以《國志》載事傷於簡略,乃命中書郎 裴松之 兼採衆書,補注其闕。由是世言《三國志》者,以 裴 注為本焉。”

(2).泛指國史。 康有為 《<日本雜事詩>序》:“﹝ 黃遵憲 ﹞講其沿革、政教、學俗、以成其國志。”按,此指 清 末 黃遵憲 所撰《日本國志》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國志”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核心解釋,需結合文獻和用法區分:

  1. 特指《三國志》
    指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的紀傳體史書《三國志》,記載了三國時期魏、蜀、吳的曆史。該詞在古籍中常直接代指此書,例如:

    • 《文選》提到“常覽《國志》”,呂延濟注明确“《志》謂《三國志》”。
    • 唐代劉知幾在《史通》中亦以“國志”指代此書。
  2. 泛指國史或國家文獻
    廣義上可指代一國的曆史記載或綜合性史書。例如:

    • 康有為在《<日本雜事詩>序》中稱黃遵憲所著《日本國志》為“國志”,即指全面記錄日本曆史、文化的著作。
    • 部分現代解釋延伸為“國家或民族的志向與精神追求”,但此用法多見于非學術語境。

補充說明:

若需進一步了解《三國志》内容或相關史籍,可參考、6中的文獻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國志的意思

《國志》是指記錄或記錄一個國家曆史、地理、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情況的書籍或文件。它旨在全面、系統地記錄和總結一個國家的發展曆程。

拆分部首和筆畫

《國志》一詞的拆分部首是“國”和“言”,其中“國”部表示與國家相關,“言”部表示與言說、記錄相關。它的總筆畫數為10,其中“國”的部首筆畫為3,而“言”的部首筆畫為7。

來源和繁體

《國志》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中國,是中國古代文獻的一種。它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紀的《漢書·藝文志》中,被用來記錄了大量古代國家曆史和文化。在繁體字中,《國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的有所不同。在古時候,《國志》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會稍有差異,但整體意義相同。例如,可以将“國志”寫作“國志”、“國誌”等。

例句

1. 閱讀《國志》可以了解一個國家的曆史和文化。

2. 他寫了一部詳細的《國志》,記錄了這個國家的發展曆程。

組詞

國家、國情、國籍、國力、民族、志願者、心志、雄志

近義詞

國史、史志、國史志

反義詞

外志、異志、他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