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魏蠶的意思、魏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魏蠶的解釋

即原蠶。晚蠶,第二番蠶,以晚葉飼養。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蟲一·原蠶》:“晚蠶,魏蠶。 陶弘景 曰:‘原蠶是重養者,俗呼為魏蠶。’按 鄭玄 注《周禮》雲:原,再也。謂再養者。 郭璞 注《方言》雲:魏,細也。 秦 晉 人所呼。今轉為二蠶是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魏蠶”是一個古代詞彙,主要與養蠶業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魏蠶指原蠶,即一年中第二次飼養的蠶(第二番蠶),以晚季桑葉為食。這種蠶因飼養時間較晚而得名,又稱“晚蠶”。

二、詞源與文獻依據

  1. 詞義解析:

    • 魏:此處并非指魏國,而是源自方言。據郭璞注《方言》,“魏”有“細”之意,秦晉地區(今陝西、山西一帶)方言中用來描述蠶的特性。
    • 蠶:泛指家蠶、柞蠶等吐絲昆蟲。
  2. 曆史記載:

    •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蟲一·原蠶》提到:“晚蠶,魏蠶。陶弘景曰:‘原蠶是重養者,俗呼為魏蠶。’”。
    • 鄭玄注《周禮》稱“原”為“再”,即“再次飼養”之意,進一步佐證了“魏蠶”作為二蠶的含義。

三、用途與背景

古代養蠶分為多批次,魏蠶屬于第二批次飼養,需使用晚季桑葉。這種分批次養殖可提高蠶絲産量,但需注意桑葉供應與氣候條件。

四、其他說明

部分低權威性網頁(如)将“魏蠶”解釋為“背離正道的成語”,此說法缺乏文獻支持,可能是誤解或現代網絡誤傳,建議以古代農學相關釋義為準。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本草綱目》或《周禮》注疏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魏蠶》的意思

《魏蠶》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在養蠶時要細心照料,不可有一絲馬虎。它用來形容做事認真仔細,毫不馬虎。

拆分部首和筆畫

《魏蠶》的部首是“虍”和“虍”,部首的意義是“虎”。它的拆分筆畫是10畫。

來源和繁體

《魏蠶》最早出自《淮南子·齊民》這篇文章,這一章節主要介紹了養蠶的方法。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韋蠶」。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魏蠶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一種常見的古代寫法是「韋蠶」,其中的「韋」是一種古代的文身,代表蠶的養護。

例句

1. 他做事情總是魏蠶一樣,從來不馬虎。

2. 做任何工作都不能魏蠶馬虎,要詳細考慮每一個細節。

組詞

1. 蠶繭:指蠶吐出的絲經過加工後形成的紡織用品。

2. 養蠶:指繁育和培育蠶以取得絲綢的行為。

3. 缫絲:指把蠶繭處理成絲線的過程。

近義詞

1. 虎頭蛇尾:形容開始時充滿激情,但在後續執行中表現得懶散。

2. 虎視眈眈:形容兇神惡煞,注視着對方的樣子。

反義詞

馬虎:形容做事不細心,不注重細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