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原蠶。晚蠶,第二番蠶,以晚葉飼養。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蟲一·原蠶》:“晚蠶,魏蠶。 陶弘景 曰:‘原蠶是重養者,俗呼為魏蠶。’按 鄭玄 注《周禮》雲:原,再也。謂再養者。 郭璞 注《方言》雲:魏,細也。 秦 晉 人所呼。今轉為二蠶是矣。”
“魏蠶”是一個古代詞彙,主要與養蠶業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魏蠶指原蠶,即一年中第二次飼養的蠶(第二番蠶),以晚季桑葉為食。這種蠶因飼養時間較晚而得名,又稱“晚蠶”。
詞義解析:
曆史記載:
古代養蠶分為多批次,魏蠶屬于第二批次飼養,需使用晚季桑葉。這種分批次養殖可提高蠶絲産量,但需注意桑葉供應與氣候條件。
部分低權威性網頁(如)将“魏蠶”解釋為“背離正道的成語”,此說法缺乏文獻支持,可能是誤解或現代網絡誤傳,建議以古代農學相關釋義為準。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本草綱目》或《周禮》注疏等古籍。
《魏蠶》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在養蠶時要細心照料,不可有一絲馬虎。它用來形容做事認真仔細,毫不馬虎。
《魏蠶》的部首是“虍”和“虍”,部首的意義是“虎”。它的拆分筆畫是10畫。
《魏蠶》最早出自《淮南子·齊民》這篇文章,這一章節主要介紹了養蠶的方法。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韋蠶」。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魏蠶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一種常見的古代寫法是「韋蠶」,其中的「韋」是一種古代的文身,代表蠶的養護。
1. 他做事情總是魏蠶一樣,從來不馬虎。
2. 做任何工作都不能魏蠶馬虎,要詳細考慮每一個細節。
1. 蠶繭:指蠶吐出的絲經過加工後形成的紡織用品。
2. 養蠶:指繁育和培育蠶以取得絲綢的行為。
3. 缫絲:指把蠶繭處理成絲線的過程。
1. 虎頭蛇尾:形容開始時充滿激情,但在後續執行中表現得懶散。
2. 虎視眈眈:形容兇神惡煞,注視着對方的樣子。
馬虎:形容做事不細心,不注重細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