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鯉魚跳龍門的意思、鯉魚跳龍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鯉魚跳龍門的解釋

(1).古代傳說 黃河 鯉魚跳過 龍門 ,就會變化成龍。《埤雅·釋魚》:“俗説魚躍 龍門 ,過而為龍,唯鯉或然。” 清 李元 《蠕範·物體》:“鯉……黃者每歲季春逆流登 龍門山 ,天火自後燒其尾,則化為龍。”後以“鯉魚跳龍門”比喻中舉、升官等飛黃騰達之事。《南京歌謠·姐可願做織女仙》:“三綉麒麟來送子,四綉鯉魚跳 龍門 。”

(2).比喻逆流前進;奮發向上。 梁上泉 《水運圖》詩:“鯉魚跳 龍門 ,一個接一個;木船上險灘,一波蓋一波。” 張英 《老年突擊隊》:“要是我和你們一樣年紀那多好,這次大6*6*進中也可以來個鯉魚跳 龍門 。”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鯉魚跳龍門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鯉魚跳龍門”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傳說的成語,具有豐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義。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指鯉魚躍過黃河龍門峽谷後化為龍的傳說,比喻普通人通過自身努力實現身份、地位或境遇的飛躍式提升。常特指科舉及第或事業成功。《漢語大詞典》釋為:“舊傳黃河鯉魚跳過龍門即化為龍。後以‘鯉魚跳龍門’比喻科舉中式或升官”。

二、典故溯源

典出東漢《三秦記》(輯錄于《太平廣記》卷四六六):“龍門山在河東界……每歲季春,有黃鯉魚自海及諸川争來赴之。一歲中,登龍門者不過七十二。初登龍門,即有雲雨隨之,天火自後燒其尾,乃化為龍矣。” 該傳說将黃河龍門(今山西河津與陝西韓城交界處)的地理險要與科舉制度的階層跨越隱喻結合,成為勵志象征。

三、文化引申

  1. 科舉象征

    明清時期直接指代殿試及第,《幼學瓊林》載:“鯉魚躍龍門,喻士子登科及第”,反映古代“學而優則仕”的社會晉升途徑。

  2. 逆襲精神

    現代漢語中泛指突破困境、實現階層躍遷,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比喻逆流前進,奮發向上,也比喻取得突出成就”。

  3. 教育隱喻

    當代常用于形容學子考入名校,如“高考鯉魚跳龍門”,強調教育改變命運的功能(《中華成語大辭典》)。

四、權威文獻佐證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2. 李昉(宋).《太平廣記》卷四六六“龍門”條. 中華書局, 1961.
  3. 程登吉(明).《幼學瓊林·科第》. 中華書局, 2013.
  4.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5. 向光忠等.《中華成語大辭典》.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4.
  6. 郦道元(北魏).《水經注·河水》. 中華書局, 2007.
  7. 顧祿(清).《清嘉錄》.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8. 顧颉剛.《古史辨·魚龍傳說考》.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網絡擴展解釋

“鯉魚跳龍門”是中國傳統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多個權威資料解析如下:

一、成語來源

該成語最早見于宋代陸佃《埤雅·釋魚》,記載“俗說魚躍龍門,過而為龍,唯鯉或然”,描述黃河鯉魚逆流躍過龍門後化為龍的傳說。明代文獻進一步将傳說與科舉制度關聯,成為飛黃騰達的象征。

二、核心含義

  1. 本義
    指黃河鯉魚通過逆流跳躍龍門(今河南洛陽龍門山)的艱難過程,成功後化為龍的神話場景。

  2. 比喻義

    • 功名成就:古代多用于比喻科舉中舉、官職升遷(如“一舉成名”);
    • 奮鬥精神:現代延伸為突破困境、奮發向上的進取态度(如“逆流前進”)。

三、用法與結構

四、文化延伸

傳說中龍門為大禹所鑿,每年僅72條鯉魚能成功化龍,且需經曆“天火燒尾”的考驗。這一意象被廣泛應用于建築裝飾(如明代許國石坊浮雕),成為中華文化中勵志的經典符號。

擴展建議:若需了解具體傳說細節或曆史文物中的表現,可參考《埤雅·釋魚》原文或洛陽龍門石窟相關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鄙昧兵符補拟蟬啼車币陳平分肉尺棰畜怨寸絲半粟膽練大請大受打印語句坻鄂逗晚頓劍搖環高崔過道黑裡俏呵罵花把勢黃頭奴會期昏渝笳鼓之徒假眉三道脊觳計蒙今日箇句追悃愊略盡籬陌淩谇龍蹻經論壇荦荦大端渺湎冥蒙末歲弄舌判死烹狗破氣樸直穹漢柔桡喪魂失魄是非自有公論適分詩謌事預則立四帶四選送遺壇域咷嘑讬公行私外源河煟興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