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按協的意思、按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按協的解釋

考校調協。《宋史·職官志四》:“又有按協聲律、製撰文字、運譜等官,以京朝官、選人或白衣士人通樂律者為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按協”是一個較為罕見的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其含義需結合古籍語境理解。根據權威辭書及文獻記載,其核心釋義如下:


一、古籍中的基本釋義

  1. 稽查核對,審查調整

    源于唐代財政管理制度,指對賬目、文書等進行複核與校正,确保準确無誤。

    例證

    《資治通鑒·唐紀四十八》胡三省注:“按協者,勾檢之謂也。” 指核查賬目、糾錯補漏的行政程式 。

    《漢語大詞典》釋為“稽查考校”,強調對官方文書的審計職能 。

  2. 協調處理,協商解決

    引申指通過商議使多方意見達成一緻,多見于古代公文語境。

    例證

    清代黃六鴻《福惠全書·刑名部》:“須按協衆議,務求公允。” 即通過協商調和不同主張 。


二、字源與結構分析


三、現代使用場景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基本消亡,僅見于曆史文獻研究或特定學術領域(如法制史、財政史)。如需表達類似含義,可使用:


參考資料:

  1. 司馬光《資治通鑒》(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第6卷)
  3. 黃六鴻《福惠全書》(清康熙刊本)
  4.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網絡擴展解釋

“按協”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詞義

“按協”指考校調協,主要用于音樂或聲律相關的語境中,表示對音律進行審查、調整以達到和諧。該詞出自《宋史·職官志四》,原文提到宋代設有“按協聲律”的官職,由通曉樂律的官員或士人擔任,負責音樂創作與音律校準。

二、單字解析

    • 本義為用手按壓,引申為審查、考校(如“按驗”“按察”),或依照、根據(如“按例”)。
    • 本義為和睦、共同合作(如“協和萬邦”),後衍生出調和、輔助之意(如“協調”“協助”)。

三、語境應用

在《宋史》記載中,“按協”特指對音樂聲律的考校與調和,例如制定樂章、校準音調等。這一用法體現了古代對禮樂制度的重視,需專業人員通過嚴格審查确保音律和諧。

四、現代關聯

現代漢語中,“按協”一詞較少單獨使用,但“按”與“協”的獨立含義仍常見,如“按照”“協調”等。其古義可作為研究曆史、音樂或文獻時的專業術語參考。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宋史·職官志》原文或權威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傍明标準時區蔽明嘲詠誠孝癡獃褫衿啜咤丹石嫡孽鬥腳風襟拊牀富說高歌猛進冠弁蓇蓉焊縫皇眷黃蘆樹黃孫毀離家眷戒饬疾惡如讐錦颿來者勿拒懶漢鞋離愁靈匹例如矛戈茂彥媒贽米飲鳥山怒恚沛騰疲蹇辟田淺機怯坎兒輕貂青墩清發全生泉源入理切情砂金上襄社飲殊荒順天者存,逆天者亡掏炭頑拙尉鬥偉器誤诒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