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恩榜的意思、恩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恩榜的解釋

亦作“ 恩牓 ”。科舉時代于正科以外另行考試的中式名單。 宋 蘇轼 《論特奏名》:“臣等伏見恩榜得官之人,布在州縣。”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二:“方刻石時,有 夔州 司理參軍,以恩牓入官,權教授。”《金史·選舉志二》:“ 章宗 大定 二十九年,勑今後凡五次禦簾進士,可一試而不黜落,止以文之高下定其次,謂之恩榜。”《負曝閑談》第十一回:“那年碰着朝廷恩典,特開恩榜。”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恩榜”是古代科舉制度中的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指科舉時代在常規正科考試之外,朝廷額外開設考試後公布的中式名單。該詞亦寫作“恩牓”。

  2. 曆史背景與用途

    • 宋代起,朝廷為選拔人才或施恩于多次落第的考生,會在正科外增設考試。例如蘇轼曾提到“恩榜得官之人,布在州縣”,陸遊的筆記中也記載了通過恩榜入仕的案例。
    • 金代章宗時期規定,參加五次殿試的進士可免于黜落,僅按文章優劣排名,稱為“恩榜”。
  3. 與正科的區别
    恩榜考試的中式者雖能入仕,但通常地位低于正科進士,且多被委派地方職務,如宋代夔州司理參軍等職。

提示:部分網頁誤将“恩榜”解釋為“記錄恩德的榜單”,此說法缺乏曆史依據,需以科舉相關文獻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二

恩榜

恩榜是一個漢字詞彙,由“恩”和“榜”兩個字組成。恩榜的意思是記錄和頒發恩惠的名單或表冊。

恩榜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恩”字的部首是心,由9畫組成;“榜”字的部首是木,由12畫組成。

恩榜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在古代,皇帝或官員經常頒發恩典或表彰,以鼓勵或獎勵功績卓越的臣民或官員。為了記錄和宣布這些恩惠,他們會編寫一份名單或表冊,稱為恩榜。

在繁體字中,“恩榜”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差異。根據古代文獻記載,恩榜的古漢字寫法可拆分為“恩”字和“榜”字的上下結構,中間以縱橫撇捺相連。然而,隨着漢字的演變,現代寫法更加簡化和規範。

恩榜在句子中的例句可以如下:“國王發布了一份恩榜,表彰了那些為國家作出傑出貢獻的人。”

一些由恩榜組成的詞彙包括恩主(受恩惠的人),恩典(恩惠或特權),恩賜(賜予的恩惠)等。

與恩榜相關的近義詞包括令狀、冊封和獎狀;反義詞則包括懲罰和責令。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