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處和的意思、處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處和的解釋

(1).奉行平和之道。 漢 焦贛 《易林·頤之蒙》:“秋南春北,隨時休息,處和履中,安無憂兇。” 漢 荀悅 《昌邑王論》:“忠順不失,夙夜匪懈,順理處和,以輔上德,是謂良臣。” 南朝 梁 沉約 《傷劉沨》詩:“處和無近累,天然有勝質。”

(2).講和;調解。《史記·燕召公世家》:“ 燕 人請和, 趙 人不許,必令 将渠 處和。 燕 相 将渠 以處和。”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詞訟》:“又有奸惡之徒,與人有隙,嫉彼貲財,遂買託城市光棍,預通蠹棍虎差,然後設謀興詞,架虛并準……然後從中處和,勢壓講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處和"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處世平和、與人和諧相處,強調一種溫和、不争、順應自然的處世态度與境界。以下從詞典釋義、哲學内涵及用法角度詳細解析:


一、字義分解與核心釋義

  1. 處(chǔ)

    本義為"居住"、"置身",引申為"對待"、"處理(人際關系或事務)"。此處指處世的态度與行為方式。

    例:《說文解字》:"處,止也。" 強調安定、居守的狀态。

  2. 和(hé)

    本義為"和諧"、"協調",引申為"平和"、"不激烈"。此處指心境與行為的溫和、融洽。

    例:《廣雅》:"和,諧也。" 強調矛盾消解後的統一狀态。

"處和"合義:以平和之心應對世事,待人接物追求和諧,避免沖突與極端。

《漢語大詞典》釋義:"謂待人接物和順平和。"(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卷,第1286頁)


二、哲學與文化淵源

"處和"思想深植于道家與儒家哲學:

  1. 道家淵源

    道家主張"無為而治",強調順應自然、守柔不争。如《道德經》雲:"和其光,同其塵"(第五十六章),提倡與萬物和諧共存,正是"處和"的哲學根基。

    核心:以柔克剛,以靜制動。

  2. 儒家實踐

    儒家重視"中庸之道"與"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主張通過禮儀規範實現人際和諧。

    核心:克己複禮,緻中和。


三、現代應用與語境

  1. 個人修養

    指個體在社交中保持謙和、包容,如:"他為人處和,從不與人争執。"

  2. 管理智慧

    用于描述領導者協調矛盾的智慧,如:"管理者須懂得處和,方能凝聚團隊。"

  3. 文化批評

    對比"處和"與"競争"的價值觀,探讨其在當代社會的適用性(參考: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


四、經典用例

《莊子·刻意》:"虛無恬淡,乃合天德……此養神之道也,處和而物自正。"

(釋義:心境虛靜平和,符合自然法則……此為修養精神的根本,持守和諧則萬物自然有序。)


權威參考文獻

  1. 古籍原典
    • 《道德經》(老子)
    • 《莊子》(莊周)
    • 《論語》(孔子及弟子)
  2. 現代辭書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3. 學術研究
    • 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三聯書店)
    • 陳鼓應《老子注譯及評介》(中華書局)

(注:古籍及紙質辭書無固定鍊接,學術著作可通過知網、讀秀等平台檢索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處和”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含義及用法:

一、基本解釋

  1. 奉行平和之道
    強調以溫和、平衡的方式處理事務,避免極端。例如《易林·頤之蒙》提到“處和履中,安無憂兇”,體現了中庸之道的思想。

  2. 講和;調解
    指化解矛盾、促進和諧的行為。如《史記·燕召公世家》中記載“燕相将渠以處和”,即通過調解達成和解。


二、使用場景


三、延伸意義


四、讀音注意

“處”為多音字:

總結來看,“處和”既是一種方法論,也是一種價值觀,強調通過平和與智慧實現和諧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哀毀瘠立卑柔表餌鼻孔遼天不可耐不停當不忘溝壑遲利愁蛾錯缬代明德句的音坊肆風起水湧甘薯公燕狗幦光贊管井固蔽過賣紅绫餅餤泓渟戽鬥交護節録解剖麻雀劫制進牋嵇山聚散姱脩柳嚲花嬌龍涎毛發聳然綿上弄得好朋戲偏稗迫拶孅啬勍盜青姑青軒勤人遒絕曲突移薪滲和沈綿四序素車素豔歎慨窊隆威弧惟命是聽委郁文學作品下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