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伯牙絃的意思、伯牙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伯牙絃的解釋

同“ 伯牙琴 ”。 唐 駱賓王 《夏日遊德州贈高四》詩:“締交君贈縞,投分我忘筌。成風 郢 匠斲,流水 伯牙 絃。” 清 趙翼 《汪文端師殁已數月以詩哭之凡一千字》:“書成 楊子 瓿,調絶 伯牙 絃。” 清 姚鼐 《哭魚門》詩:“送别議聯 元亮 井,論文曾許 伯牙 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伯牙絃”是“伯牙弦”的異體寫法(“絃”為“弦”的異體字),其核心含義源于中國古代著名的“伯牙鼓琴遇知音”典故,承載着深厚的文化意蘊。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1. 詞源與典故本義

    典出《列子·湯問》(亦見于《呂氏春秋·本味》)。相傳春秋時期著名琴師俞伯牙琴藝高超,唯有樵夫鐘子期能完全理解其琴聲所表達的意境(如“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遂“破琴絕弦”,終身不複鼓琴。因此,“伯牙弦”字面指俞伯牙的琴弦,實則是知音、知己或精妙琴藝的象征。

  2. 核心引申義

    該詞最主要的引申義是比喻知音難遇或摯友間的深厚情誼。它凝聚了因理解而産生的珍貴情誼以及失去這種理解後的深切悲痛與決絕。後世常用“伯牙弦絕”“斷弦”等表達知音亡故或情誼斷絕的哀傷。

  3. 文化内涵與象征

    “伯牙弦”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重要的文化符號,象征着:

    • 藝術理解的至高境界:代表藝術作品(尤其是音樂)能被深刻理解和共鳴的理想狀态。
    • 人際關系的理想範式:代表心意相通、惺惺相惜的深厚友誼或精神契合。
    • 對純粹性的堅守:伯牙斷弦的行為,象征了在失去唯一理解者後,對藝術純粹性和精神追求不容妥協的态度。
  4. 文學中的運用

    此典故及“伯牙弦”的意象被曆代文人廣泛引用入詩、詞、文賦中,用以抒發對知音的渴求、對摯友的懷念或對孤獨的感慨。如杜甫《哭李常侍峄》中“斯人不重見,将老失知音”即暗含此意,又如直接化用典故的詩句“鐘期一見知,山水千秋聞。… 故人舍我閉黃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伯牙弦”(或寫作“伯牙絃”)源于俞伯牙與鐘子期的千古知音故事。其詞典釋義不僅指代琴弦本身,更深層地象征着難得的知音知己、心意相通的深厚情誼,并承載着對藝術純粹性追求及知音難覓的永恒慨歎。它是中華文化中表達知遇之情與精神孤獨的經典意象。

網絡擴展解釋

“伯牙絃”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文學意象,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詞義解析 指代伯牙的琴弦,象征高妙的琴藝與知音情誼。該詞常出現在詩詞中,如駱賓王《夏日遊德州贈高四》用“流水伯牙絃”比喻音樂境界,清代趙翼詩句“調絕伯牙弦”則暗含知音難遇的哀歎。

二、典故出處 源自《列子·湯問》記載的伯牙與鐘子期故事:伯牙彈奏《高山》《流水》時,鐘子期能精準領會曲中意境,二人遂成知音。鐘子期去世後,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再彈奏。

三、引申含義

  1. 藝術造詣:比喻超凡的藝術境界,如《荀子》記載“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形容琴聲感染力極強;
  2. 知音文化:成為中國文化中知音難覓的象征符號,如成語“高山流水”即脫胎于此典故;
  3. 情感寄托:明清詩詞常借此表達對知音逝去的痛惜,如“調絕伯牙弦”暗含斯人已逝、絕藝失傳的悲怆。

注:該詞在不同語境中可作“伯牙弦”“伯牙琴”等變體,核心意象始終圍繞音樂境界與知音主題展開。

别人正在浏覽...

八寶山柏昭傍不肯薄軬車八姓不見得茶飯無心長爪郎巉絕陳鏡開楚豔淡句颠鸾倒鳳坻頽遞運防門番手飛奔粉白墨黑鳳晨果行育德海澨候簿慧火間種家事學校接刃解玺靜幽幽窘澀鞠治跨踞誇異陵苕淩霄花力田淪铄率更令盤辟頃日遒邁卻粒任委散亡删定石墩睢陽曲淟涊鹈鴂同心葉力團焦退佃橐泉宮外成穩獲五花诰五色花子無時無刻象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