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深的本源。 唐 張說 《享太廟樂章·光大舞》:“肅肅藝祖,滔滔濬源。有雄玉劍,作鎮 金門 。” 唐 權德輿 《祭李處士文》:“居易處厚,中明外寬。發於濬源,激為清瀾。”
浚源,漢語複合詞,由“浚”與“源”二字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浚”本義指“疏通水道”,《尚書·禹貢》有載“浚畎浍距川”,引申為“深挖、清除淤塞”;“源”指“水流起始處”,《禮記·月令》稱“源清則流清”,後擴展為“事物根本”(《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組合成詞後,“浚源”特指“從根源處疏通治理”,如唐代魏徵《谏太宗十思疏》中“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強調解決問題的根本性。
該詞在語言應用中多含哲學隱喻,如宋代朱熹《觀書有感》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呼應“浚源”的持續淨化理念。現代漢語中常用于管理學、生态學領域,指代系統性治理策略(《新華成語大詞典》)。
“浚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浚源”指極深的本源,常用于比喻事物最根本的起源或深層次的根基。例如唐代張說《享太廟樂章》中“滔滔濬源”即強調根源的深遠。
浚(jùn)
源(yuán)
作為人名時,“浚源”結合了兩字的象征意義: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典、詩詞用例或姓名學解析。
八窗玲珑白平闆田賓器才臣滄波澄心襯褲晨早仇忌春櫃楚瓦村撮鳥颠堕墊高敵我矛盾杜陵風雨手風棹更換廣成傳關繻紅土箭幹白機阱眷眄龛像課冊坑衡寬靜喇夥老聩裡舊陵陽釣鸾鷄邈志密函明昞名牌千伶百俐奇景人心皇皇詩奁飾身死光嗣位松津酸丁瑣蛣袒割土埂維摩疾違正無思無慮狹路相逢翔鸾舞鳳相傾鮮俪西楚斜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