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稱“ 梅花石 ”。在 福建省 泉州 承天寺 山門口。 清 施鴻保 《閩雜記·梅花碑》:“ 繆艮塗 説 泉州 郡城内 承天寺 山門有梅花石,石光而平,中隱梅樹一株,每年梅樹開花結子,石中梅樹亦同。餘壬子館 泉州 ,親見之,俗名梅花碑,乃一石仆地如碑,長丈餘,廣三尺餘,厚一尺許。上有梅花一株,枝疏蕊密,若刻畫;或者以手撫之,則平滑無痕。寺僧言,每春時有香聞數武,若花開耳。非若所言開花結子也。”參閱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承天寺》。
“梅花碑”是一個具有曆史和文化内涵的地名,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具體位置
梅花碑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承天寺山門口,東起城頭巷,西至佑聖觀路,南北分别連接長壽弄與水亭址,全長約210米,寬6米。
曆史淵源
該地原為南宋德壽宮的一部分,明代曾設南關工部分司(管理木稅的機構)。明末潞王朱常淓南遷時曾居于此,後逐漸演變為地名。
别稱“梅花石”
因寺内山門處有一塊形似石碑的天然巨石,石面光滑平整,隱現梅花樹紋樣,故稱“梅花碑”或“梅花石”。據記載,此石每年春天會散發梅香,但無實際開花結實現象。
文化意義
梅花碑不僅是地理标識,也承載了泉州的曆史記憶。其名稱中的“梅花”可能關聯當地自然景觀或文人賦予的雅稱,但主要源于石碑上的梅花紋樣。
如今,“梅花碑”作為街道名稱沿用,成為泉州老城區的重要地标之一,常見于地方文獻和民俗記載中。
《梅花碑》是指一塊碑文,内容中描述梅花的美麗和堅韌精神,常被用來形容風華正茂且不屈不撓的人物。
拆分部首:木(mu)和石(shi)
筆畫:共13畫
《梅花碑》最早出現在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别》中,用來比喻自己的意志和品質。
梅花碑(繁體):梅花碑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稍有不同。《梅花碑》在古時候的寫法是「梅花碑」,字形略有差異,但通用意義相同。
1. 他的精神就像《梅花碑》上的梅花一樣堅韌,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能勇往直前。
2. 這位藝術家的創作如同《梅花碑》一樣,展現着他的才華和熱情。
1. 梅花 (méi huā) - 指代梅花這種花卉
2. 碑文 (bēi wén) - 指代刻在碑上的文字或記載
3. 堅韌 (jiān rèn) - 形容人的意志或精神頑強不屈
4. 風華正茂 (fēng huá zhèng mào) - 形容人處于青春年華,充滿活力和才華橫溢
1. 梅花堅 (méi huā jiān)
2. 堅強如梅 (jiān qiáng rú méi)
1. 梅花碑無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