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敏捷幹練。 宋 朱彧 《萍洲可談》卷二:“中官 宋用臣 , 熙寧 間備任使,以敏練稱上意。”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一:“ 應泰 吏事敏練,然非将材也。”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保路運動》:“署 四川 總督 端方 ,才猷敏練,學識宏通,由部屬外任監司,洊膺疆寄。”
“敏練”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敏”與“練”二字構成。從詞源學角度分析,“敏”本義指反應迅速、思維敏捷,如《論語·裡仁》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練”原指絲織品反複煮洗後的精純質地,引申為技藝娴熟、經驗豐富,如《漢書·薛宣傳》“薦宣明習文法,練國制度”。
在漢語詞典中,“敏練”被定義為“機敏幹練”,形容人行事果斷且富有經驗。例如《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時,引《晉書·周浚傳》佐證:“馥理識清正,兼有才幹,主史職,敏練政事。”此處強調周馥兼具敏銳判斷力與實務能力。
該詞的現代用法包含三層語義特征:
需注意的是,該詞屬書面雅語,多用于公文、傳記等正式語境,與口語中“能幹”“麻利”形成語體差異。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标注為“書面語”,并提示當代使用時應避免與“敏廉”“敏斂”等近音詞混淆。
“敏練”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是敏捷幹練,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側重
包含“敏捷”和“幹練”兩層含義:
曆史用例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次出現,例如:
若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出處,中引用的古籍文獻(如《萍洲可談》《聖武記》等)。
本标碧雲騢不系舟猜摩測量船遲回觀望杜口無言鍍鋅鐵發號布令藩羅煩袂梵門翻手是雨,合手是雲風殿婦人家耕學怪說鴻漸加估家降奬眄傑語金寶禁暴氏禁宮金荊卷軸裝考詞款表奎壁鲲身奁币遼越隆俊邈散畔際遷黜請取秋霭羣島認腳三好二怯灑灑省得省衣節食釋回增美壽器順舉松話天價推賢進善拓落不羁衛生帶猥役晤歎無針難引線香粳先聲斜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