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衰弱;懦弱。《后汉书·顺帝纪》:“年老劣弱不任军事者,上名。”《易·大畜》“刚健篤实” 唐 孔颖达 疏:“若无刚健,则劣弱也,必既厌而退。”《资治通鉴·宋明帝泰始六年》:“后兄 景文 闻之曰:‘后在家劣弱,今段遂能刚正如此!’”
"劣弱"是由"劣"与"弱"组成的合成词,在汉语中具有双重贬义特征。《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将其解释为"质量低劣且力量薄弱"的复合属性,其中"劣"指向品质层面的缺陷,《汉语大词典》网络版(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23)特别强调该词适用于"器物性能与人体机能"的双重评价体系。
在实际语言运用中,该词常用于专业质量检测报告与医学诊断文书。例如:"经检测,该批次电缆因导体截面积不足,表现为导电性能劣弱"(工业质检案例);"患者肌力检测显示肢体运动功能劣弱"(临床诊断记录)。两例分别印证了《质量技术监督术语手册》(中国标准出版社,2020)和《临床医学用语规范》(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对该词的专业化使用要求。
词源学考据显示,"劣"字甲骨文象形为断裂的农具,引申为不完善状态;"弱"字金文描绘幼苗受风雨侵袭状,二者合成后强化了"先天不足与后天受损"的语义叠加。这种构词规律符合《汉字形义溯源》(中华书局,2018)所载的"负面属性复合构词法"。
“劣弱”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要点进行解释:
基本含义
指事物或个体在力量、能力、品质等方面表现不足、不强大或不优秀,常用于比较语境中,强调相对弱小或缺陷。
详细解释
词源与结构
使用场景
适用于描述人、团体或事物的缺陷,如“团队实力劣弱”“性格劣弱转为刚正”(《资治通鉴》例)。
如需更多古籍例证或现代用法,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的详细解析。
矮人看戏百动不如一静边埃边画鷩毳不彻柴城蟾窟车裂倒顿的见定光佛杖动嚲端称敦阜规脱过经过脉过头话股掌合冬虹楼话胚湖南省解亭饥劳剧骖拷供狼犬拦约利达龙足卤气冒花辟面嫔息青龙头曲断攘攘扰扰撒布三素善柔盛旦申绳沈铄势友适卒竖豹尾殊路同归司马迁死杀祀天送腊通讯社侂生文鳞窝瘪渥太华五管飨馈相貌堂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