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謹于小事。《管子·形勢》:“小謹者不大立。”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相勝》:“司寇為亂,足恭小謹,巧言令色。”
(2).小節。《新唐書·杜牧傳》:“ 牧 剛直有奇節,不為齷齪小謹,敢論列大事。” 宋 陳亮 《與徐彥才大谏》:“小謹自媚,小勞自鬻,不得謂才。”
"小謹"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其核心含義指過分拘泥于細枝末節的謹慎或小心,常帶有貶義色彩,強調因過度關注瑣碎之事而可能影響大局或顯得氣量狹小。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的詳細解釋:
拘泥小節
指在無關緊要的細節上過分謹慎,缺乏變通或大格局。
例證:
《莊子·列禦寇》:"小謹者不大立。"(意為過分拘泥小節的人難以成就大事)
來源:王力《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432頁。
細微的謹慎行為
指瑣碎、不起眼的謹慎舉動,常隱含"不足道"或"格局有限"之意。
例證:
《漢書·賈誼傳》:"人主之行異布衣……小謹者無成功。"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442頁。
貶義傾向
多用于批評因小失大、缺乏決斷力的行為,與"大器""宏闊"相對。
例證:
宋代蘇轼《策略》:"君子之所為,非小謹之所能知也。"
來源:羅竹風《漢語大詞典》(縮印本),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第1583頁。
古語中的謙辭
偶作自謙之詞,表"微末的謹慎",但此用法罕見。
例證:
《後漢書·吳漢傳》:"小謹不足以自安。"
來源:許少峰《近代漢語大詞典》,中華書局,2008年,第1721頁。
"小謹:小節上的謹慎。謂拘執于小節。"
來源: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0752頁。
"小謹:細微之謹慎。謹于小事。"
來源:中國文化研究所,1968年,第9冊第68頁。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獨立使用,多出現于文言引用或成語(如"不拘小節"的反義表達)。如需引用,建議結合具體語境說明其"因小失大"的隱含批判意味。
說明:以上引用來源均為權威工具書,因版權限制無法提供線上鍊接,讀者可通過圖書館或官方出版社查閱原文。
“小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指做事小心謹慎、不敢大意,強調在細節或小事上的謹慎态度。例如《管子·形勢》中提到“小謹者不大立”,暗示過度拘泥小節可能影響成就大事。
通過經典文獻和現代用例可見,“小謹”既可用于褒義描述謹慎态度,也可在特定語境中表達對過度拘泥細節的批評。
闇戆柈子變奏冰絃玉柱丙字庫碧罂不落眼殘芳螬蛴乘陵沖恬吹求槌仁提義春灌春霁滴裡嘟噜堆積反咬祼器古蠱慧能鹘睛匠者賤窮矯矯不群積愁鯨波鱷浪經綸濟世禁殺禁住空殼子诳誘寬免連判荦确履尚冒失鬼眉睫之禍鬧開拟訂農中滂施澎漲婆家群起攻擊柔筋脆骨捎手,捎手兒畬刀深溝固壘送盞桃溪頹踏頑磁望禮頑黠文巧廂白旗小年暇裕西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