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濁惡世的意思、五濁惡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濁惡世的解釋

佛教謂塵世中煩惱痛苦熾盛,充滿五種渾濁不淨,即劫濁、見濁、煩惱濁、衆生濁和命濁。《阿彌陀經》:“ 釋迦牟尼佛 ,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衆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省作“ 五濁 ”。 南朝 宋 謝靈運 《廬山慧遠法師诔》:“令聲續振,五濁暫隆。” 唐 獨孤及 《佛頂尊勝陀羅尼幢贊》:“茫茫五濁,客塵覆之。” 張昭漢 《甲寅春西湖小麥嶺》詩:“五濁安可居,高遯雲之端。”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五濁惡世”是佛教術語,指娑婆世界(即人類居住的現世)因衆生共業所感而呈現的五種渾濁現象。這一概念最早見于《阿彌陀經》《法華經》等經典,具體内容如下:

五濁的構成

  1. 劫濁
    指時間維度的混亂,表現為末法時期天災人禍頻發,如戰争、饑荒、瘟疫等。衆生壽命隨惡業增加而遞減,從上古八萬四千歲減至現今百歲為限。

  2. 見濁
    衆生見解錯誤,邪見盛行,如否定因果、崇尚物質、排斥正法。典型表現包括“五利使”(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

  3. 煩惱濁
    因貪、嗔、癡、慢、疑等根本煩惱熾盛,導緻身心不得安甯。例如追逐五欲六塵,引發争鬥與欺詐。

  4. 衆生濁
    衆生道德衰退,行為混亂:不孝父母、不敬師長、缺乏善根、不畏因果,人際關系緊張。

  5. 命濁
    因惡業積累,衆生壽命短促且多病苦,福報減少,生存環境惡劣。

核心内涵

經典依據

《阿彌陀經》雲:“我于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表明此概念與佛教修行觀緊密關聯。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經典原文或修行方法,可查閱《法華經》《悲華經》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五濁惡世:詞義解釋

《五濁惡世》是指世間道德敗壞、社會風氣惡劣的時代。其中,“五濁”指人心濁、言語濁、食物濁、地氣濁、天色濁,而“惡世”則是指堕落的社會環境。

五濁惡世:拆分部首和筆畫

《五濁惡世》的拆分部首是“五”和“惡”,其中“五”的部首是“二”,筆畫為4;而“惡”的部首是“一”,筆畫為8。

五濁惡世:來源

《五濁惡世》一詞來源于佛教的經典《法華經》。在其中,有一段描繪了末法時期世界的景象,将世間的種種惡劣現象表達為“五濁惡世”。

五濁惡世:繁體字

《五濁惡世》的繁體字為「五濁惡世」

五濁惡世: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目前我們所用的簡化字體或略有變化。然而,盡管寫法可能不同,詞義仍然保持一緻。

五濁惡世:例句

1. 在這個五濁惡世中,誠實守信的品質變得越來越稀缺。

2. 他風靡一時的暴力行為成為了這個五濁惡世中的标志之一。

3. 盡管身處五濁惡世,仍有人堅守善良,并努力改變社會局勢。

五濁惡世:組詞

1. 濁世:指整個社會道德淪喪、渾濁不清的時代。

2. 五惡:用來形容世間各種丑惡的行為和情景。

3. 濁言:指言辭惡劣、髒話連篇。

五濁惡世:近義詞

1. 堕落時代

2. 黯淡年代

3. 混亂社會

五濁惡世:反義詞

1. 和諧社會

2. 世風新清

3. 清朗世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