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鴻鴈的意思、鴻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鴻鴈的解釋

亦作“ 鴻雁 ”。1.俗稱大雁。一種候鳥。羽毛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間有蹼。主食植物的種子,也吃魚和蟲。群居在水邊,飛時一般排列成行。可供食用,并可馴養。《孟子·梁惠王上》:“王立於沼上,顧鴻鴈麋鹿。”《淮南子·泰族訓》:“以食狗馬鴻雁之費養士,則名譽必榮矣。” 唐 韓愈 《送湖南李正字歸》詩:“人隨鴻鴈少,江共蒹葭遠。” 徐遲 《火中的鳳凰》八:“十年來被迫離開 北京 的朋輩友好,差不多全回來了,他們有如天邊鴻雁,聯群而至。”

(2).《詩·小雅·鴻雁序》:“《鴻鴈》,美 宣王 也;萬民離散,不安其居,而能勞來還定,安集之,至于矜寡,無不得其所焉。”後即用以比喻災亂流離之民。 清 蒲松齡 《拟上以山左饑荒截漕赈濟全蠲四十三四兩年錢糧仍親巡地方省民疾苦群臣謝表》:“抱子離鄉,勞哉鴻雁。” 清 楊倫 《流丐行》:“流亡盡復業,鴻雁期安栖。”

(3).《漢書·蘇武傳》載有大雁傳書之事,後因以指書信。 清 孫枝蔚 《得方爾止越中消息》詩:“遊 吳 曾有約,不謂滞 錢塘 。屢月無鴻鴈,沿途半虎狼。”參見“ 雁足書 ”。

(4).比喻兄弟。 唐 杜甫 《舍弟觀赴藍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詩之一:“鴻雁影來連峽内,鶺鴒飛急到沙頭。” 仇兆鳌 注:“《禮記》‘雁行’比先後有序,《毛詩》‘鶺鴒’比急難相須,故以二鳥喻兄弟。”參見“ 鴻雁行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鴻鴈(hóng yàn)是漢語中對大型候鳥“大雁”的雅稱,兼具生物學特征與深厚的文化象征意義。以下從詞典釋義、文化内涵及文獻依據三方面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鳥類學定義

    指雁形目鴨科的大型遷徙禽類,形體大于普通野鴨,喙寬厚,頸長,群居遷徙時呈“人”字形隊列。古稱“鴻”指大雁,“鴈”為後起字,二者常混用代指同一物種。

    來源:《說文解字》釋“鴻”為“鹄也”,段玉裁注“凡經史言鴻雁者皆謂雁也”;《爾雅·釋鳥》稱“凫雁丑,其足蹼”。

  2. 字形演變

    “鴈”為“雁”的異體字,現代漢語規範字形為“雁”,但古籍多作“鴈”。如《康熙字典》載:“鴈,同雁……鳥也。”


二、文化象征

  1. 信使與思鄉意象

    因大雁定期遷徙,古人視其為傳遞書信的使者。如《漢書·蘇武傳》載“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後世遂以“鴻雁傳書”喻書信往來。

    來源:《詩經·小雅·鴻雁》有“鴻雁于飛,肅肅其羽”句,表遊子羁旅之思。

  2. 禮制與倫理象征

    大雁配偶忠貞,古代婚禮納采時以雁為贽禮,象征夫婦信守不渝。《儀禮·士昏禮》規定“納采用雁”,鄭玄注:“取其順陰陽往來者。”

    來源:《禮記·月令》載“仲秋之月,鴻雁來”,以雁至為季節更替标志。


三、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鴻雁”仍保留雙重含義:


文獻參考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十三經注疏·儀禮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3. 《詩經譯注》,周振甫譯注,中華書局
  4.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鴻鴈”是古代對兩種候鳥的合稱,現代多指同一種鳥類(即鴻雁),其解釋需結合生物學特征與文化意象:

  1. 生物學區分
    古籍中常将“鴻”與“雁”分開:

    • 體型與顔色:北宋《物類相感志》記載“大曰鴻,小曰雁”,晉代傅玄進一步區分“雁色蒼(灰褐)而鴻色白”。
    • 習性差異:鴻多獨行且飛得更高(“薄雲漢”),雁喜群居且飛行高度較低。現代分類中,鴻雁(學名:Anser cygnoides)是雁屬的一種,而“大雁”為雁屬鳥類總稱,包含鴻雁、豆雁等。
  2. 文學象征意義

    • 書信與思念:因《漢書·蘇武傳》中“鴻雁傳書”典故,鴻雁常代指書信或信使,如李白詩“十年持漢節”暗喻蘇武故事。
    • 時序與漂泊:二者同為秋來春去的候鳥,古詩中多用于表達羁旅之思,如“鴻雁于飛”暗含季節變遷與人生飄零。
  3. 字義擴展

    • “鴻”字本身有“大”的含義(《淮南子》稱“鴻,大也”),故“鴻鴈”在詩詞中亦可渲染壯闊意境,如“鴻飛冥冥”形容高遠難追。

“鴻鴈”既是古代對兩種鳥的細分,又是文學中寄托情感與哲思的意象,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更多細節可查閱《物類相感志》《淮南子》等古籍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敗德被套鬓鬣比疎搏膺嘗受崇配從敵丹萸導谀的子踶觸頓困樊遲稼風措風火墻诂訓學好孬黑牢痕瘕宏材大略徽華兼覽博照吉亥井晉佶屈聱牙救撲枯苗藍衫爐底滿清面壁功深秘訣名優默讀木解女娲補天排害蟠際蒲弋瞧破侵暴棄言奇穎惹發贍宏挻災山峙淵渟霎眼審樂鐵片大鼓聽聽推脫土堦妥靠外命婦望塵而拜響豁曉語心蕩神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