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鴻鴈的意思、鴻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鴻鴈的解釋

亦作“ 鴻雁 ”。1.俗稱大雁。一種候鳥。羽毛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間有蹼。主食植物的種子,也吃魚和蟲。群居在水邊,飛時一般排列成行。可供食用,并可馴養。《孟子·梁惠王上》:“王立於沼上,顧鴻鴈麋鹿。”《淮南子·泰族訓》:“以食狗馬鴻雁之費養士,則名譽必榮矣。” 唐 韓愈 《送湖南李正字歸》詩:“人隨鴻鴈少,江共蒹葭遠。” 徐遲 《火中的鳳凰》八:“十年來被迫離開 北京 的朋輩友好,差不多全回來了,他們有如天邊鴻雁,聯群而至。”

(2).《詩·小雅·鴻雁序》:“《鴻鴈》,美 宣王 也;萬民離散,不安其居,而能勞來還定,安集之,至于矜寡,無不得其所焉。”後即用以比喻災亂流離之民。 清 蒲松齡 《拟上以山左饑荒截漕赈濟全蠲四十三四兩年錢糧仍親巡地方省民疾苦群臣謝表》:“抱子離鄉,勞哉鴻雁。” 清 楊倫 《流丐行》:“流亡盡復業,鴻雁期安栖。”

(3).《漢書·蘇武傳》載有大雁傳書之事,後因以指書信。 清 孫枝蔚 《得方爾止越中消息》詩:“遊 吳 曾有約,不謂滞 錢塘 。屢月無鴻鴈,沿途半虎狼。”參見“ 雁足書 ”。

(4).比喻兄弟。 唐 杜甫 《舍弟觀赴藍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詩之一:“鴻雁影來連峽内,鶺鴒飛急到沙頭。” 仇兆鳌 注:“《禮記》‘雁行’比先後有序,《毛詩》‘鶺鴒’比急難相須,故以二鳥喻兄弟。”參見“ 鴻雁行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鴻鴈”是古代對兩種候鳥的合稱,現代多指同一種鳥類(即鴻雁),其解釋需結合生物學特征與文化意象:

  1. 生物學區分
    古籍中常将“鴻”與“雁”分開:

    • 體型與顔色:北宋《物類相感志》記載“大曰鴻,小曰雁”,晉代傅玄進一步區分“雁色蒼(灰褐)而鴻色白”。
    • 習性差異:鴻多獨行且飛得更高(“薄雲漢”),雁喜群居且飛行高度較低。現代分類中,鴻雁(學名:Anser cygnoides)是雁屬的一種,而“大雁”為雁屬鳥類總稱,包含鴻雁、豆雁等。
  2. 文學象征意義

    • 書信與思念:因《漢書·蘇武傳》中“鴻雁傳書”典故,鴻雁常代指書信或信使,如李白詩“十年持漢節”暗喻蘇武故事。
    • 時序與漂泊:二者同為秋來春去的候鳥,古詩中多用于表達羁旅之思,如“鴻雁于飛”暗含季節變遷與人生飄零。
  3. 字義擴展

    • “鴻”字本身有“大”的含義(《淮南子》稱“鴻,大也”),故“鴻鴈”在詩詞中亦可渲染壯闊意境,如“鴻飛冥冥”形容高遠難追。

“鴻鴈”既是古代對兩種鳥的細分,又是文學中寄托情感與哲思的意象,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更多細節可查閱《物類相感志》《淮南子》等古籍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鴻雁

鴻雁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兩個字組成。在《現代漢語詞典》中,鴻雁的意思是指大雁。 "鴻"部分是由鳥類部首"鳥"和音符部首"彡"組成,拆分為"鳥彡";"雁"部分是由冰部首"冫"和字形"⻌"(意為"辶",表示走的動作)組成,拆分為"冫辶"。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鴻"字源自古代的象形字形,象征着大鳥的翅膀,也表示聲音洪亮;"雁"字則是從"鳥"字引申而來,表示鳥類中的大型候鳥。在繁體字中,"鴻"字常使用"鴻"來表示,而"雁"字則保持不變。

在古代,這兩個字的寫法稍有不同。古時的"鴻"字寫作"鴻","雁"則寫作"䱷"。這種寫法在隸書和篆書中經常出現,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字形逐漸演變為現代的形态。

以下是一些使用鴻雁這個詞的例句:

1. 他遠眺天空,看到一群鴻雁飛過。

2. 秋天來臨,鴻雁開始向南飛徙。

組詞:鴻雁 (大雁)、鴻圖 (宏偉的計劃)、鴻篇巨制 (宏大的著作)

近義詞:大雁、候鳥、雁鳴

反義詞:雀鳥、雞鴨、鷹隼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