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武帝削弱諸侯王國勢力的措施。漢初諸侯王國勢力強大。漢武帝為加強中央集權,于公元前127年采納大臣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準許諸侯王把自己的封地再分給子弟,建立侯國。一個王國分出許多小侯國,直屬領地小了,就無力再與中央對抗了。
“推恩削藩”是中國古代漢武帝時期推行的一項重要政治策略,主要用于削弱諸侯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以下是詳細解釋:
漢初實行分封制,諸侯王國勢力逐漸膨脹,對中央政權構成威脅。漢武帝即位後,為鞏固統治,采納大臣主父偃的建議,于公元前127年頒布“推恩令”,實施“推恩削藩”政策。
推恩令
允許諸侯王将封地分封給所有子嗣(此前僅嫡長子繼承),将大諸侯國拆分為若幹小侯國。此舉表面是“推恩”(施恩于子弟),實則是通過分化領地削弱諸侯實力。
間接削藩
通過分割封地,諸侯直屬領地大幅縮減,經濟與軍事力量隨之瓦解,無力對抗中央。
作為成語,“推恩削藩”也引申為通過表面施恩、實則削弱的方式化解潛在威脅的策略,常見于政治或權謀語境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事件或政策細節,可參考《史記》《漢書》等典籍。
《推恩削藩》是一個曆史術語,包含了三個詞:推、恩、削、藩。這個詞的意思是推翻、削弱封建等級制度中的特權地位。下面分别對每個字進行拆分、字義、來源、繁體、古時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彙進行解釋。
推的部首是扌(手),總計四畫。它的拆分甚至源于最古老的象形文字,表示用手将物體推動。在《推恩削藩》中,推的意思是推翻、廢除舊有的制度。
例如:推翻封建制度。
恩的部首是心,總計九畫。它的拆分源自古代象形文字,表示一個心髒,代表情感、善意和仁慈。在《推恩削藩》中,恩的意思是特殊的優待、恩典。
例如:撤銷特殊恩典。
削的部首是刀,總計九畫。它的拆分源自古代象形文字,表示一個刀片,代表破壞、削弱。在《推恩削藩》中,削的意思是減弱、削減。
例如:削弱封建特權。
藩的部首是艹(草),總計十二畫。它的拆分源自古代象形文字,表示多個草本植物的總稱。在《推恩削藩》中,藩的意思是指地方勢力、封建地主的領地。
例如:廢除封建藩地。
《推恩削藩》這個詞可以追溯到清朝的曆史事件,以指代康熙皇帝的一系列政策,旨在削弱地方勢力、封建特權,推動社會轉型。
繁體字為「推恩削藩」。
古時漢字寫法是推恩削藩。
組詞:推翻、廢除、特權、制度、優待、恩典、削弱、破壞、減弱、封建特權、地方勢力、封建藩地。
近義詞:廢藩、廢邦、削藩化地。
反義詞:扶植、領地、增強、權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