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隅反三的意思、觀隅反三的詳細解釋
觀隅反三的解釋
猶言舉一反三。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序》:“進無訪一知二之機,退無觀隅反三之慧。”
詞語分解
- 觀的解釋 觀 (觀) ā 看,察看:觀看。觀止(贊歎所看到的事物極端完美,無以複加)。觀風(a.暗中察看動靜,以定行止;b.觀察民間風俗習慣,生活狀态)。觀陣。觀賞。觀察。觀感。參觀。 看到的景象或樣子:觀瞻(
- 三的解釋 三 ā 數名,二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叁”代):三維空間。三部曲。三國(中國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數:三思而行。三緘其口。 筆畫數:; 部首:一;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觀隅反三”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
拼音與結構
拼音為guān yú fǎn sān,屬于四字并列式結構,感情色彩中性,常用于書面語。
-
釋義
意為“從觀察一個角落或局部,類推其他方面”,與“舉一反三”同義,比喻通過部分現象推斷整體或觸類旁通。
-
出處
源自北魏地理學家郦道元的《〈水經注〉序》:“進無方一知二之機,退無觀隅反三之慧。”(意為:進取時缺乏靈活變通的智慧,退守時也缺少舉一反三的敏銳。)
-
用法特點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定語,如“他善于觀隅反三,從細節中發現規律”。
- 適用場景:強調推理能力或學習方法,常見于學術讨論或文學表達。
-
近義詞與延伸
主要近義詞為“舉一反三”,兩者均強調類比推理能力。此外,該成語的“觀隅”指向局部觀察,“反三”則體現歸納擴展的思維過程。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用例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水經注》相關文獻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觀隅反三:觀隅反三是一個漢字詞彙,由“觀”、“隅”、“反”、“三”四個字組成。其含義指的是在觀察、審視或者思考某個事物的時候,從不同的角度或者多個方面來進行分析、思考或者評判。
拆分部首和筆畫:
- 觀:由“見”和“目”兩個部首組成,共有7個筆畫;
- 隅:由“阝”和“兒”兩個部首組成,共有9個筆畫;
- 反:由“又”和“口”兩個部首組成,共有4個筆畫;
- 三:由一個“一”部首組成,共有3個筆畫。
來源:
觀隅反三這個詞來源于《左傳·哀公十一年》:“觀隅反三,谄谀之習也。”在此句中,觀隅反三表示與人交往時谄媚、奉承的一種行為習慣。後來,這個詞逐漸擴展為表示在觀察或者思考問題時多方位、全面地分析和評判的意思。
繁體:
《觀隅反三》這個詞的繁體字為:觀隅反三。
古時候漢字寫法:
《觀隅反三》這個詞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筆畫有時會有所不同。例如,有些版本的古代字典中,觀字可能會以“見”字和“羊”字的組合作為部首,隅字可能會以“阝”和“冘”(讀音為yí)的組合作為部首。
例句:
1. 他在觀隅反三的基礎上,給出了一個很全面的調查報告。
2. 這種綜合分析法能夠讓我們從觀隅反三的角度去分析問題,找出更好的解決辦法。
組詞:
1. 觀察:指用眼睛或者其他感官來審視或者思考某個事物。
2. 隅角:指角落中的一個角,常用來比喻被冷落或者被忽視的地方。
3. 反思:指對自己的行為或者事物進行深入思考和反省。
近義詞:
1. 全面:指從各個方面進行完整、全面地考慮。
2. 多方位:指從多個角度或者多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反義詞:
片面:指隻從一個方面或者某些方面來看待問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情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