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盛書信的筒。亦指書信。 唐 李白 《酬宇文少府見贈桃竹書筒》詩:“桃竹書筒綺繡文,良工巧妙稱絶羣。” 宋 趙蕃 《呈季承》詩:“但恐 衡陽 無過雁,書筒不至費人思。”
“書筒”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實物含義
指古代盛放書信或文書的筒狀容器,多為瓷器、木器或玉器制作,用于存放竹簡、字畫等物品。例如唐代李白在詩中描述的“桃竹書筒綺繡文”,便是指裝飾精美的竹制書筒。
引申含義
代指書信本身,常見于詩詞中表達對書信往來的期盼。如宋代趙蕃的詩句“書筒不至費人思”,即以“書筒”比喻書信。
文學例證
唐詩宋詞中常出現此詞,例如:
現代使用
如今“書筒”一詞已不常用,多出現在古籍或文學賞析中,部分語境下也引申為“知識載體”的象征。
《書筒》是一個漢字詞語,指代用來裝書籍的長而圓筒形容器。
《書筒》這個詞的部首是木字旁,共有9個筆畫。
《書筒》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新唐書·志第二十一·奉敕上谥法》中。
在古代,書籍的保存和保護非常重要,因此設計了書筒來儲存和攜帶書籍。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逐漸成為了用來形容書籍儲存容器的稱呼。
繁體字為「書筒」。
在古代,「書筒」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可以是「書筒」或「書筩」。
1. 他用書筒整理好自己的藏書。
2. 她打開書筒,拿出一本古籍。
書籍、書包、書櫃、書架。
書盒、書匣、書匣子。
散書、散文、散文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