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料虎頭的意思、料虎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料虎頭的解釋

挑弄虎頭。比喻冒險。《莊子·盜跖》:“疾走料虎頭,編虎須,幾不免虎口哉。” 陸德明 釋文:“料,音聊。” 宋 黃庭堅 《丙申泊東流縣》詩:“前日發大雷,真成料虎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料虎頭”是一個源自古代典籍的成語,現多用于書面語或文學表達,其核心含義指不自量力地冒險或招惹極危險的事物。以下是基于漢語詞典角度的詳細解釋:


一、本義解析

  1. 字面構成

    • “料”:意為觸碰、撥弄(《說文解字》:“料,量也”,引申為處置、接觸)。
    • “虎頭”:字面指老虎頭部,象征兇猛不可控的危險源。

      整體字面義:用手觸碰老虎的頭顱,比喻主動招惹緻命威脅。

  2. 典故來源

    語出《莊子·盜跖》:

    “疾走料虎頭,編虎須,幾不免虎口哉!”

    描述魯國使者柳下季斥責盜跖時,以“觸碰虎頭”“梳理虎須”形容其行為如同直面死亡風險,後以“料虎頭”概括此類魯莽之舉。


二、引申義與用法

  1. 核心語義

    指不自量力地挑戰遠超自身能力的危險對象或局面,隱含“招緻災禍”的後果。

    例句

    “此事牽涉權貴,若強行追究,無異于料虎頭,恐引火燒身。”(《古代漢語詞典》)

  2. 情感色彩

    • 貶義傾向:強調行為愚蠢、缺乏審慎。
    • 警示功能:多用于勸誡他人勿輕率涉險。

三、權威典籍與詞典佐證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收錄詞條“料虎頭”,釋義為:

    “比喻冒極大風險或做極危險的事。”

    (來源:《漢語大詞典》電子版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引《莊子》原文,注解:

    “料,觸碰;虎頭喻不可控之險。後以‘料虎頭’喻輕率涉險。”

    (來源:商務印書館官網

  3. 《中華成語大辭典》(中華書局)

    強調其與“捋虎須”“虎口拔牙”為近義成語,均屬“高危行為”隱喻。

    (來源:中華書局出版物檢索


四、現代使用場景


結論:“料虎頭”以具象化的危險動作(觸虎頭)隱喻對極端風險的輕率挑釁,承載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審時度勢”的智慧強調。其語義曆經千年仍具生命力,常見于警示性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

“料虎頭”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信息綜合解析:

1. 基本釋義
“料虎頭”指挑弄老虎的頭部,比喻冒險的舉動。這一比喻源自老虎作為猛獸的危險性,故意觸碰其頭部暗含極大的風險。

2. 典籍溯源
該詞最早見于《莊子·盜跖》:“疾走料虎頭,編虎須,幾不免虎口哉。”陸德明在《經典釋文》中注解“料”讀音為“聊”(liáo),意為觸碰、挑弄。

3. 文學用例
宋代黃庭堅在《丙申泊東流縣》詩中化用此典:“前日發大雷,真成料虎頭。”此處借“料虎頭”暗喻經曆險境後的感慨。

4. 延伸解析
成語中的“料”并非現代常見的“預料”之意,而是古漢語中“撩撥、觸碰”的動作。這種用詞差異體現了古今語義演變,也提示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典故。

總結
“料虎頭”以生動的猛獸意象,警示人們不要輕易涉險,常見于古典文學中對冒險行為的批判或自嘲。其核心在于通過具象動作傳遞抽象的行為危險性,屬于典型的比喻性成語。

别人正在浏覽...

暗愎鼇足保健站杯炙倍至邊鄙睥睨逼身蒼冥黨正度身二人轉法緣哥本哈根鬼箭瑰能河泲鶴膝枝涸濁假甯瞷瑕節葺錦拆譏俗揪撇诳子款逐類事離咎靈房伶伶龍山落帽風輪放履行縻絷目的論淖溺餒匮恁底年上女牛蓬荜增輝僑徙汽艇齊整屈賈觑問砂礫少揚哂納史宬首本泰山頭上動土擹蒲貪淫銅柯陀螺硙硙鄉地相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