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淖溺的意思、淖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淖溺的解釋

(1).消融。《漢書·郊祀志下》:“黃冶變化,堅冰淖溺。” 顔師古 注引 晉灼 曰:“方士詐以藥石若陷冰丸投之冰上,冰即消液。”

(2).猶沉溺。《楚辭·東方朔<七谏·怨世>》“世沉淖而難論兮” 漢 王逸 注:“言時世之人沉沒財利,用心淖溺,不論是非,不别忠佞。”

柔和貌。淖,通“ 綽 ”。《文選·李康<運命論>》“受濁以濟物,不傷於清” 李善 注引《管子》:“夫水淖溺以清,好灑人之惡,仁也。”今本《管子·水地》作“淖弱”。《淮南子·原道訓》:“夫水所以能成其至德於天下者,以其淖溺潤滑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淖溺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本義:泥沼與沉沒

  1. 淖:指爛泥、泥沼。《說文解字》釋為“泥也”,強調其泥濘粘滞的特性(來源:《說文解字·水部》)。
  2. 溺:原指淹沒于水,引申為沉淪、陷入困境。《玉篇》注“沒也”(來源:《玉篇·水部》)。

    合成義:“淖溺”本指陷入泥沼難以脫身,如《淮南子·原道訓》載:“(禹)沐霪雨,栉疾風,決江疏河……以為天下除淖溺之害”,描述治理水患、清除淤積(來源:《淮南子》卷八)。

二、引申義:消解與柔化

在中醫及古代文獻中,“淖溺”引申為化解、柔潤之意:

三、通假與特殊用法

“淖溺”偶作“綽約”通假,表姿态柔美,如《漢書·揚雄傳》注“淖溺,柔弱也”(來源:《漢書》卷八十七注),但此用法較少見。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2.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
  3. 《黃帝内經素問校注》,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年。
  4. 《淮南子集釋》,中華書局,2010年。

網絡擴展解釋

“淖溺”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個義項:

一、消融

指物體(如冰)因外力作用而融化。例如《漢書·郊祀志下》記載:“黃冶變化,堅冰淖溺”,描述方士用藥石使堅冰融化。該義項強調物理狀态的改變,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對自然現象的描寫。

二、沉溺

比喻人沉迷于某種事物無法自拔。如《楚辭·七谏》王逸注提到“用心淖溺,不論是非”,批評世人沉溺于財利。此用法多含貶義,反映道德層面的批判。

三、柔和(通“綽”)

形容事物柔軟、潤澤的特性。例如《管子·水地》載“水淖溺以清”,《淮南子·原道訓》稱水“淖溺潤滑”,均以水的柔潤特性喻指“仁德”。這一義項通過通假字“綽”延伸,側重物理質感的描述。


補充說明

  1. 現代使用頻率極低,主要出現在古籍或特定文化場景(如漢字聽寫比賽)。
  2. 構詞解析:“淖”本義為爛泥(見《說文解字》),“溺”表沉沒,組合後衍生出上述抽象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百像圖白暈比法伯顔懆懆曹屬禅悅城治車圍叱詈帱革筜篁打勤點歌點汙洞天缾對立鳳管鸾笙服刀鈎檢鬼教瞽談橫河劃子鴻芬鴻霈鬨騰隳弛奸漸交叉火網焦土擊柝寬飲連緜字禮檢洛陽耆英會冕版默台囓食逆夷盼戀萍虀乾股洽談青骹情照勤納驅駭上篇上論設科打诨生體設身鼠鄉四翁挑抉妄進完刑霞牀響鞭匣炮西陵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