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indly accept]套語,用于贈送禮品,請人收下的謙詞
(1).笑納。請别人接受禮物的敬詞。《野叟曝言》第五八回:“ 水夫人 帶了 素臣 全家到了 東方 莊上,當有家人呈上禮單,説是家老爺一點薄意,求夫人哂納。”
(2).譏諷侵吞他人財物。 吳晗 《給士兵以“人”的待遇》:“新兵有規定之行糧,三餐則克扣兩餐,醫藥茶水費用則全部哂納。”
“哂納”是一個漢語謙辭,讀音為shěn nà,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謙辭用法
指贈送禮物時,請對方收下的客套話,表達自謙或對受禮者的尊重。例如:
諷刺用法
在特定語境中,也可暗含譏諷他人侵吞財物的貶義。例如:
與“笑納”的區别
“哂納”比“笑納”更強調自謙,隱含“禮物微薄,請勿見笑”之意。例如:“拙作不成敬意,望您哂納。”
“笑納”則更通用,不刻意突出謙卑感。
語境適配
“哂”字本意為“微笑”或“略帶譏諷的笑”,其使用體現了漢語表達中的含蓄性。例如,“哂笑”既可指善意的微笑,也可表輕蔑的譏笑,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哂納》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嘲弄、諷刺、嗤笑、恥笑等,多用于表達對人、事物不屑的态度。
哂納的部首是口(kǒu),拆分成兩個部分,左邊是口,右邊是兀。
哂的筆畫數為9畫,納的筆畫數為10畫。
《哂納》一詞最早見于《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書中描述了一個人的行為和心态。在漢字發展的曆史中,哂納逐漸被用作一種貶低、嘲笑的形容詞。
哂納的繁體字為「哂納」。
在古代,哂納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主要表現在字形的變化上。具體變化請參考古代字典。
1. 他哂納了我的觀點,完全不把我當回事。
2. 我對他的行為感到哂納,他完全不懂得尊重他人。
哂笑、哂然、哂怒、哂陋
嘲笑、諷刺、嗤笑、恥笑
贊歎、欽佩、贊美、稱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