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縻絷的意思、縻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縻絷的解釋

拘禁。《資治通鑒·陳宣帝太建十二年》:“取金之事,虛實難明,今一旦代之,或懼罪逃逸;若加縻縶,則自 鄖公 以下,莫不驚疑。” 胡三省 注:“謂繫縛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由于未搜索到相關網頁資料,以下為基于漢語詞彙知識的分析:

"縻絷"為文言複合詞,需拆解分析:

  1. 縻(mí)

    • 本義為拴牛的缰繩,後引申為束縛、牽制,如《詩經》"縻之維之"。
    • 在"羁縻政策"中指籠絡而非強力統治。
  2. 絷(zhí)

    • 原指拴馬的繩索,《左傳》有"絷其馬"的用法。
    • 引申為拘禁、困住,如"絷維"表挽留。

組合詞義:二字同義複用,強化"用繩索捆綁→束縛人身自由→引申為受牽制不得脫身"的含義。多見于古典文獻,例如:

注意: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罕見,建議使用者優先選擇"束縛""牽制"等現代詞彙。若需精準理解古籍用例,可查閱《漢語大詞典》等專業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縻絷》的意思

《縻絷》(mí zhī)是一個漢字詞彙,意為縛住、束縛、約束、牽制等。它指的是限制和阻礙某個事物的發展或行動。

《縻絷》的部首和筆畫

《縻絷》的部首是“糸”(纟),它屬于“纟”部,“纟”是由“絲”字演變而來的。《縻絷》一共有9個筆畫。

《縻絷》的來源和繁體

《縻絷》在古代寫法中,繁體為“縻”,它的來源于古人對繩子的稱呼。繩子是一種将物體捆綁在一起或限制物體自由活動的工具,因此,“縻”有了限制和束縛的意思。後來發展成為“縻絷”。

《縻絷》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和現在有所不同。以《縻絷》為例,它的古代寫法中,頭上有一點,表示漢字的上端。

《縻絷》的例句

1. 糟糕的天氣縻絷了我們的旅行計劃。

2. ************的做法縻絷了企業的發展。

3. 不要讓過去的錯誤縻絷了你的前進。

《縻絷》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縻絷方式、縻絷行為、縻絷力量

近義詞:束縛、約束、限制、阻礙

反義詞:解放、自由、放任、放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