餒匮的意思、餒匮的詳細解釋
餒匮的解釋
謂糧食、物資等匮乏。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十一:“ 康熙 漠北之役,西路惟 歸化城 滿 兵不恤駝馬,中途餒匱。”
詞語分解
- 餒的解釋 餒 (餒) ě 饑餓:凍餒。 沒有勇氣:氣餒。自餒。餒怯。 魚腐爛:“魚餒而肉敗”。 筆畫數:; 部首:饣; 筆順編號:
- 匮的解釋 匮 (匱) ì 缺乏:匮乏。匮竭。匮缺。 匮 (匱) ì 古同“櫃”。 筆畫數:; 部首:匚;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餒匮”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餒”和“匮”兩個語素構成,其核心含義是指物質上的匮乏與精神上的困頓,常用來形容生活貧困、精神萎靡的狀态。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
基本釋義:
- 餒 (něi):本義指饑餓。《說文解字·食部》:“餒,饑也。”引申為饑餓感、食物不足,也比喻精神上的空虛、喪失勇氣或信心(如“氣餒”)。
- 匮 (kuì):本義指盛放東西的匣子、櫃子。《說文解字·匚部》:“匮,匣也。”引申為空虛、缺乏、不足(如“匮乏”)。
- 餒匮:二字連用,強調物質與精神的雙重匮乏狀态。既指食物短缺、生活貧困,也指因困頓而精神不振、意志消沉。
-
引申義與用法:
- 物質匮乏:指糧食、財物等生活必需品嚴重短缺,導緻饑餓窮困。例如:“連年災荒,百姓餒匮。”
- 精神困頓:因物質匮乏或境遇不順而導緻的意志消沉、缺乏信心或活力。例如:“久困于貧,志氣餒匮。”
- 綜合狀态:常用來描述一種身心俱疲、内外交困的窘迫境地,是物質貧困與精神萎靡的綜合體現。
-
文獻佐證與權威參考:
- 《漢語大詞典》:作為權威的大型漢語工具書,對“餒匮”有明确收錄和解釋,定義為“饑餓匮乏”。該詞典的釋義具有高度的學術權威性。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1994)。
- 古代典籍用例:
- 雖無“餒匮”一詞的直接高頻出現,但其構成語素“餒”和“匮”在古代文獻中極為常見,且意義穩定。例如:
-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餒而弗食。” (饑餓而不吃)
- 《詩經·大雅·既醉》:“孝子不匮,永錫爾類。” (孝子的孝心永不匮乏)
- 複合詞“餒匮”的形成符合古漢語構詞規律(同義或近義連用),其含義可從語素義推導并結合後世辭書解釋确認。
- 《說文解字》:雖未直接解釋複合詞“餒匮”,但對“餒”和“匮”的本義解釋是理解該詞的基礎。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餒匮”是一個描述物質極度匮乏(尤指饑餓)與精神萎靡不振雙重困境的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在于“匮乏”與“饑餓/消沉”的結合,生動刻畫了人在困頓環境下的身心狀态。其釋義主要依據權威辭書《漢語大詞典》,并得到核心語素在古代經典(如《左傳》、《詩經》)和字書(如《說文解字》)中穩定含義的支持。
網絡擴展解釋
“餒匮”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糧食、物資等嚴重匮乏的狀态,常用來形容因戰争、災難等原因導緻的基本生存資源短缺。該詞由“餒”和“匮”二字組成:
- 餒(něi):原指饑餓,引申為吃不飽;
- 匮(kuì):意為缺乏、不足。
二、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特定時期或地區的困境,例如:
- 自然災害後的食物短缺;
- 戰争導緻的物資供應中斷;
- 曆史文獻中記載的饑荒事件。
三、文獻例證
清代魏源在《聖武記》中提到:“康熙漠北之役,西路惟歸化城滿兵不恤駝馬,中途餒匮”,此處即指軍隊因物資匮乏陷入困境。
四、現代應用
當代語境中,該詞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曆史或文學作品中,用以強調資源短缺的嚴重性。
别人正在浏覽...
跋敕白帝子邊腹表見逋違蔔問禅書除陛醇儒觸殃大耋呆登登牒狀東市豐硠分機浮動概懷高調照片共同交際語苟延殘息歸裡包堆毀辱激盜稽服羁官鯨吞蠶食吉時看得口令榔頭老骥嘶風連阡累陌魯班爐算子屢空脈沖馬酒納職篷底彭祖辟污破山劍普降棋逢敵手輕行七葉權能屈害聲威大震沈情收理宿居同闬同一同斟頽毀沃酹相掩仙音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