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糧食、物資等匮乏。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十一:“ 康熙 漠北之役,西路惟 歸化城 滿 兵不恤駝馬,中途餒匱。”
“餒匮”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糧食、物資等嚴重匮乏的狀态,常用來形容因戰争、災難等原因導緻的基本生存資源短缺。該詞由“餒”和“匮”二字組成:
二、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特定時期或地區的困境,例如:
三、文獻例證
清代魏源在《聖武記》中提到:“康熙漠北之役,西路惟歸化城滿兵不恤駝馬,中途餒匮”,此處即指軍隊因物資匮乏陷入困境。
四、現代應用
當代語境中,該詞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曆史或文學作品中,用以強調資源短缺的嚴重性。
餒匮是一個漢語詞語,它的基本意思是指人們生活貧困、物資匮乏的狀态。形容人們缺乏衣食或財富,生活困苦,無法滿足基本需求。
餒匮的部首是食部 (shí bù),餒的拼音為něi,匮的拼音為kuì。餒的拆分部首為馬、63畫,匮的拆分部首為匚、5畫。
餒匮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雞鳴》一詩中:“受之有福,受之無福,餒且不迫。”這裡的“餒”意指饑餓。“匮”則指物資匮乏。鄭玄注解中解釋為“餒,鬥馑也;匮,無有也。”餒匮一詞從此開始流傳。
餒匮的繁體字為餒匱。
在古代,餒有時候也寫作餒,而匮有時候也寫作匱。這是由于漢字演變和書寫規範的差異所緻。
1. 生活在農村的貧困家庭中,孩子們經常面臨着饑餓和餒匮的困境。
2. 經濟危機給很多家庭帶來了餒匮的生活。
3. 這個國家曾經曆過長期的戰亂,導緻人民陷入了餒匮的境地。
組詞:匮乏、困苦、貧困
近義詞:缺乏、困窘、貧瘠
反義詞:富足、豐盛、充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