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砂礫的意思、砂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砂礫的解釋

[gravel] 全部或主要由直徑由二毫米至一厘米或再大些的無棱角碎石組成的松散材料

詳細解釋

細碎的小石子。《史記·衛将軍骠騎列傳》:“會日且入,大風起,砂礫擊面,兩軍不相見, 漢 益縱左右翼繞單于。” 唐 杜甫 《遣興》詩之一:“朔風飄胡雁,慘澹帶砂礫。”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蕃薯》:“ 萬曆 中, 閩 人得之外國,瘠土砂礫之地皆可種。” 殷夫 《前進吧,中國!》:“每個砂礫都叫喊你: 中國 ,前進, 中國 !”參見“ 沙礫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砂礫是漢語中表示岩石碎屑顆粒的複合名詞,由"砂"和"礫"兩個語素構成。《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将其定義為"岩石經風化、水流沖擊等自然作用形成的碎粒"(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其中"砂"特指粒徑在0.075-4.75毫米的細粒,而"礫"則指4.75-76毫米的粗粒,這種分級标準源自地質學對沉積物的分類體系(來源:地質出版社《沉積岩石學》)。

從構詞法分析,"砂"字從石少聲,甲骨文中已出現石字旁,本義即為細碎的石粒;"礫"字從石樂聲,《說文解字》釋為"小石",二者組合後形成并列式合成詞,共同指代不同粒徑的岩石碎屑。在工程地質領域,砂礫特指未膠結的松散沉積物,是構成沖積平原、河床等地貌的重要物質(來源:科學出版社《工程地質手冊》)。

該詞在文學語境中常被賦予象征意義,如《楚辭·九章》中"砂礫擊面"的描寫,既寫實自然現象又暗喻人生境遇(來源:中華書局《楚辭補注》)。現代漢語中,"砂礫感"已衍生為形容事物粗糙質感的常用比喻。

網絡擴展解釋

砂礫(或沙礫)是地質學中常見的沉積物類型,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砂礫指砂和礫石的混合物,由直徑大于2毫米的無棱角碎石組成,通常包含小卵石或經風化形成的岩石碎塊。在中文語境中,“砂礫”與“沙礫”可通用,均表示粗細不一的碎石混合物。

二、物理特性

  1. 顆粒大小
    砂礫顆粒直徑範圍存在兩種表述:

    • 主流标準:大于2毫米
    • 擴展範圍:2毫米至1厘米或更大
  2. 分類層級
    在沉積物體系中,按顆粒大小排序: $$砂礫(>2mm)>砂(0.06-2mm)>淤泥(<0.0625mm)>黏土(<0.0039mm)$$

三、形成與成分

四、應用場景

常見于河道、海灘等自然地貌,也用于建築工程中的混凝土骨料。曆史文獻如《史記》記載“大風起,沙礫擊面”,現代文學中常象征粗粝感(如“童年如一灘沙礫”)。


注:如需更詳細的地質分類标準或具體應用案例,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礙難從命版蓋标老兒常平法賜玦次緒憁恫錯落诋叱定名東宮倉而何奉教感羨搆煽光熱古書鶴位紅臉話巴戲化材黃漂漂環稭蝴蝶效應灰心槁形簡本绛帕頭肩起交善基本粒子踞爐炭上鈞權廉車六尺之托留得青山在,依舊有柴燒龍斿羅合馬蟬艨沖鳥魚國弄嘴弄舌磞見偏亡匹先裡七大禽獸不如秦豔屈蠖髯叟塞邦三尺布叔子塌坊泰元陶陶遂遂旺季圍岩消中信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