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問。 元 無名氏 《神奴兒》第四折:“他去那原告人十分覰問,眼見的那被告人九分關親。”
“觑問”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qù wèn,其核心含義為探問,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
指通過觀察或詢問的方式探聽消息、了解情況,帶有主動探查的意味。
例:元雜劇《神奴兒》第四折中:“他去那原告人十分覰問,眼見的那被告人九分關親。”
構詞解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神奴兒》等元代戲曲作品。
《觑問》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意為留意、關注或詢問。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左邊的部首是「角」,右邊的部首是「言」,結構相對簡單。
「角」是《觑問》的左部首,表示牛的角,它擁有 7 畫;「言」是《觑問》的右部首,表示語言,它擁有 7 畫。
《觑問》的來源較為明确,它是從古代的甲骨文演變而來的。甲骨文是古代商代和西周時期人們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觑問》在演變中簡化了形态,保留了原義。
在繁體字中,「觑」的上面多了一個「目」字旁,形狀變為「覷」。
在古代,有時候還可以将《觑問》寫作「觑詢」。這也是一種古方言寫法,稍有不同的是右邊的部首由「言」變為了「言木」。
1. 他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不停地觑問着。
2. 請你觑問一下他正在進行的研究項目。
組詞:觑望、觑視、觑察
近義詞:關心、關注、詢問
反義詞:忽略、疏忽、漠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