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代風俗,三月三日佩細柳圈,謂可免虿毒。見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忠志》。《新唐書·文藝傳中·李適》:“春幸 棃園 并 渭水 祓除,則賜細柳圈辟癘。”
“細柳圈”是一個源自唐代風俗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細柳圈(拼音:xì liǔ quān)指唐代在農曆三月三日佩戴用細柳枝編織的圈狀飾物,認為可以驅避毒蟲(虿毒)和瘟疫。這一習俗與當時的祓除儀式相關,具有祈福消災的寓意。
該習俗反映了唐代人對自然的敬畏與利用,柳枝因柔韌易得,被賦予驅邪功能,成為節令文化的一部分。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引申其形容“細小柔軟之物圍繞”,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建議以曆史釋義為主。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酉陽雜俎》及唐代民俗研究資料。
細柳圈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四個字組成,包括“細”、“柳”、“圈”。
部首和筆畫拆分如下:
這個詞來源是由《紅樓夢》中的描寫所引發的,意為用柳條編制成的圈子,常用于東方園林中的景觀裝飾。
繁體的寫法為「細柳圈」。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可能會有一些變體,但整體基本保持不變。
一些例句:
一些相關的組詞有:細膩、柳絮、圈子。
一些近義詞有:柳環、柳圈子。
目前沒有常用的反義詞與細柳圈相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