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艾席的意思、艾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艾席的解釋

用艾草作席子。言生活極清貧。 晉 皇甫谧 《高士傳·老萊子》:“ 老萊子 者, 楚 人也。當時世亂,逃世耕於 蒙山 之陽,莞葭為牆,蓬蒿為室,枝木為牀,蓍艾為席。”《梁書·安成王秀傳》:“兩 韓 之孝友純深, 庾 郭 之形骸枯槁,或橡飯菁羹,惟日不足,或葭牆艾席,樂在其中。” 清 唐孫華 《雙鳳村居》詩:“ 鳳凰村 畔得吾廬,艾席葭牆稱隱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艾席”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定義
    指用艾草編織的席子,常用來形容生活極其清貧。艾草是廉價易得的植物,古人以此制席,體現物質匮乏但安貧樂道的生活狀态。

  2. 古籍例證

    • 晉代皇甫谧《高士傳·老萊子》提到老萊子隱居時“蓍艾為席”,展現隱士的簡樸生活。
    • 《梁書·安成王秀傳》中“葭牆艾席,樂在其中”進一步強調清貧中的精神滿足。
  3. 象征意義
    該詞不僅描述物質條件,更隱含對淡泊、自足生活态度的贊許,常見于贊頌隱士或清廉之士的文本中。

使用場景

補充說明

現代漢語中“艾席”已不常用,但在解讀古籍或研究傳統文化時仍具參考價值。其核心是通過具體物象(艾草席)映射抽象精神,屬于典型的借物喻志手法。

網絡擴展解釋二

艾席的意思

艾席(ài xí)是一個中文詞語,意思是指一種古代的席子,用艾草編織而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艾席的部首是艾(艸),康熙字典中的筆畫數是137。

來源

艾席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經過演變和傳承,成為現代漢語中的一個詞語。

繁體

繁體字中的艾席是「艾席」。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艾席的形式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具體細節不太清楚,需要進一步研究。

例句

我們家裡的客廳中放了一張傳統的艾席,非常舒適。

組詞

艾席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比如:艾草、艾草席、席子等。

近義詞

艾席的近義詞可以有草席、竹席等。

反義詞

艾席的反義詞可能沒有明确的對立詞,可以考慮與其他材料制成的席子相對比,例如:棉席、羊毛席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