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梵莢的意思、梵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梵莢的解釋

見“ 梵夾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梵莢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佛教術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本義

    指佛教貝葉經的夾闆或函套。古代印度佛經常書寫于貝多羅樹葉(貝葉)上,為防散佚,以木闆上下夾護,再用繩索捆紮成冊,此裝幀形式稱為“梵莢”。

    據《漢語大詞典》釋義:“梵莢,指佛經。佛經以貝葉書寫,故稱。”

  2. 引申義

    後泛指佛教經典或經卷。因梵莢是佛經的載體,故成為佛經的代稱,如清代龔自珍《己亥雜詩》有“梵莢紛披一室香”之句,即以“梵莢”指代經書。


二、字義溯源


三、文化背景

梵莢的形制與佛教傳播史密切相關:


四、文獻例證

  1. 古代詩文

    清代趙翼《題佛經》詩:“欲消塵劫誦真文,梵莢堆床自策勳。” 此處“梵莢”即指堆積的經卷。

  2. 佛教典籍

    《法苑珠林》載:“昔有梵王,以金為莢,盛以寶函”,可見其形制之華貴。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
  3. 《釋氏要覽》(北宋·道誠撰)
  4. 《法苑珠林》(唐·道世撰)

(注:因古籍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以權威出版物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梵莢”是一個與佛教文化相關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指佛經或佛教典籍
    該詞源于古代佛經的裝幀方式。佛教經典最初以貝多羅樹葉(貝葉)書寫,将葉片疊放後,用木闆夾住兩端,并用繩子穿結固定,這種裝幀形式稱為“梵莢”。因此,“梵莢”也代指佛經本身,如唐代李賀詩句中提到的“梵夾”即為此意。

  2. 代指特定書籍裝幀樣式
    廣義上可泛指采用木闆夾持、繩結固定的裝幀方式,多見于古代印度和中國的佛教文獻。

二、詞源與延伸

注意

部分資料提到“梵莢”被引申為“外表美好但内容空洞”的比喻(如),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典籍或主流詞典,可能為現代誤用或特定語境下的引申,需謹慎考據。

别人正在浏覽...

白樸悲婉奔蕩邊曲鬓飾孱瑣蟲孽出姓疊騎兜艄逢場遊戲哽躃故态複還海獅黑粗厚問皇轝簡擢驚遽金蓮燭錦纕駒光俊物刊定口給累足成步劉表牛流芳百世流徙留子嗟難割難舍女兄剖斲襁褓物竊起奇服起重鵲洲三英三月色仁行違賞音山廀食焄束帛加璧稅租恕己殳書鎖事堂堂一表堂庑惕心同筆硯僮夫土司慰存薇蕨相熟獻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