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靡止的意思、靡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靡止的解釋

沒有禮制。《詩·小雅·小旻》:“國雖靡止,或聖或否。” 鄭玄 箋:“靡,無。止,禮。言天下諸侯今雖無禮,其心性猶有通聖者。”一說謂小。 毛 傳:“靡止,言小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靡止”是古代漢語詞彙,出自《詩經·小雅·小旻》,其含義存在兩種主要解釋:

  1. “沒有禮制”
    鄭玄在《毛詩箋》中注解:“靡,無;止,禮”,認為該詞指國家或諸侯缺乏禮制規範。原句“國雖靡止,或聖或否”意為:盡管國家無禮,仍可能有通曉聖道之人。

  2. “指國家疆域狹小”
    毛亨的《毛詩故訓傳》提出另一種解讀,将“靡止”解釋為“言小也”,即形容國家規模較小。這一說法更側重字面意義,與後文“或聖或否”(既有聖明也有昏庸)形成對比。


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靡止」的意思

「靡止」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柔弱、無力或停止、廢止的意思。

部首和筆畫

「靡止」的部首是「革」,總共有15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靡止」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最早見于《詩經·小雅·小宴》中。在繁體中,「靡止」的寫法是「靡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對于「靡止」這個詞,其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靡止」的例句:

  1. 風雨過後,花朵靡止了生機,枝葉黯然凋零。
  2. 他的努力和奮鬥沒有白費,終于不再對抗,卻也靡止了。
  3. 暴風雨的到來使得船隻能夠靡止,無法繼續前行。

組詞

以下是一些由「靡止」組成的詞語:

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靡止」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停止、廢止、中止。反義詞則可以是強勁、有力、充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