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唐 柳宗元 《寄許孟容書》:“家有賜書三千卷,尚在 善和裡 舊宅。”後因以“善和”借指藏書。 宋 劉克莊 《轉調二郎神》詞:“幸有善和書堪讀,何必然藜芸省。”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一》:“餘小子遭時多故,不善保藏,善和之書,一旦掃地。”
(2).善良;和善。《老殘遊記》第十三回:“其實,俺媽在這裡頭,算是頂善和的哩。”《老殘遊記續集遺稿》第六回:“至於你那兄弟更容易了,找個鄉下善和老兒,我分百把銀子替他置個二三十畝地。”
(3).方言。輕,不厲害。 清 蒲松齡 《磨難曲》第一回:“常時打的還善和些,這一嚮打的甚狠,想是他有了信了。”
“善和”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借指藏書
源自唐代柳宗元《寄許孟容書》“家有賜書三千卷,尚在善和裡舊宅”。後以“善和”代指藏書,多用于文學作品中,如宋代劉克莊“幸有善和書堪讀”。
善良與和善
指性情溫和、友善的品質,如《老殘遊記》中“俺媽算是頂善”。現代用法也強調人際和諧,如“善和書堪讀”中的引申義。
方言含義
在部分方言中表示“輕微、不嚴重”,例如描述疾病或沖突程度較輕的場景。
文化延伸
作為成語時,強調“善于協調合作”,如《查字典》解釋為“通過合作達成共同目标”。作為名字則寓意“自立、專注”,結合“善”的品德與“和”的謙和。
提示:若需具體文獻例句或方言用法,可參考《老殘遊記》或方言詞典進一步查閱。
《善和》是一個成語,************和友善。善意是指善良、友善的意思,和諧是指和睦、和睦共處的意思。
《善和》的部首是口,總共有12個筆畫。
《善和》這個成語來源于《論語》中的一句話:“善人之言也,君子所聽乎。”在這句話中,孔子用“善人”形容了一個有善意和友善的人,将其與“君子”聯繫在一起。
《善和》這個成語的繁體寫法是「善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我們可以在《善和》這個成語中看到一些不同的寫法。例如,有些古籍中寫作「善與」、「善友」等。
1. 他心地善和,與人為善,人們都願意與他交朋友。
2. 老師教導我們要善和待人,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組詞:善良、善意、善行、善待、友善、和睦。
近義詞:友善、和睦。
反義詞:惡意、不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