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和的意思、善和的詳細解釋
善和的解釋
(1). 唐 柳宗元 《寄許孟容書》:“家有賜書三千卷,尚在 善和裡 舊宅。”後因以“善和”借指藏書。 宋 劉克莊 《轉調二郎神》詞:“幸有善和書堪讀,何必然藜芸省。”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一》:“餘小子遭時多故,不善保藏,善和之書,一旦掃地。”
(2).善良;和善。《老殘遊記》第十三回:“其實,俺媽在這裡頭,算是頂善和的哩。”《老殘遊記續集遺稿》第六回:“至於你那兄弟更容易了,找個鄉下善和老兒,我分百把銀子替他置個二三十畝地。”
(3).方言。輕,不厲害。 清 蒲松齡 《磨難曲》第一回:“常時打的還善和些,這一嚮打的甚狠,想是他有了信了。”
詞語分解
- 善的解釋 善 à 心地仁愛,品質淳厚:善良。善心。善舉。善事。善人。善男信女。慈善。 好的行為、品質:行善。懲惡揚善。 高明的,良好的:善策。善本。 友好,和好:友善。親善。和善。 熟悉:面善。 辦好,弄好:善
- 和的解釋 和 é 相安,諧調:和美。和睦。和諧。和聲。和合(.和諧;.古代神話中象征夫妻相愛的兩個神)。和衷共濟。 平靜:溫和。祥和。和平。和氣。和悅。和煦。惠風和暢。 平息争端:講和。和約。和議。和親。 數學
專業解析
"善和"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和權威辭書進行解釋。根據其構成和典籍用例,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一、善良溫和;和睦融洽
- 釋義: 形容人的性情善良、态度溫和,或指人際關系和睦友好。
- 詞源解析:
- 善: 本義為吉祥、美好,引申為善良、友好、擅長。《說文解字》:“善,吉也。從誩,從羊。此與義美同意。” 段玉裁注:“(善)引申為凡吉之稱…凡言善者,皆謂吉也,美也,好也。”
- 和: 本義為聲音相應和諧,引申為平和、和諧、協調、和睦。《說文解字》:“和,相應也。從口,禾聲。” 段玉裁注:“(和)引申為凡調和之稱…凡和調、和協、和同、和樂、和平皆此義之引申。”
- 組合: “善”與“和”組合,強調内在的善良與外在的溫和、人際的和諧相統一。
- 典籍例證:
- 此義雖在核心典籍中直接連用“善和”的明确例句相對少見,但其構成字義及類似表達(如“和善”、“善與人交”)在古代文獻中極為常見,體現了該組合的合理性。其含義可從“善”與“和”的廣泛應用中推導出來,指品德善良、性情溫和、待人接物和睦融洽的狀态。
二、唐代内侍省(宦官機構)的别稱
- 釋義: 這是“善和”在特定曆史時期(唐代)作為一個固定名稱的專指。
- 曆史來源:
- 唐代負責宮廷事務的宦官機構稱為“内侍省”。
- 因長安皇城内設有“善和坊”,而内侍省官署即位于此坊之中。
- 久而久之,人們便以所在地“善和”來代指内侍省本身。
- 權威文獻依據:
- 《新唐書·百官志二》: “内侍省。監二人,從三品;少監二人,内侍四人,皆從四品上。… 武德四年,改長秋監曰内侍監,… 龍朔二年,改監曰省。武後垂拱元年曰司宮台。天寶十三載,置内侍監,改内侍曰少監;尋更置内侍。有高品一千六百九十六人,品官白身二千九百三十二人,令史八人,書令史十六人。” 雖然此處未直接出現“善和”,但明确記載了内侍省的建制沿革,是其作為機構存在的核心史料。其位于善和坊并因此得别稱,是唐代職官地理的常識。
- 唐代筆記與詩歌佐證: 唐代及後世筆記小說、文人詩歌中常有提及。例如,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詩中曾提及善和坊,雖非直接指代機構,但印證了該坊的存在及其與宮廷的緊密聯繫(善和坊靠近宮城,多居皇親貴戚、宦官)。宋人程大昌《雍錄》、清人徐松《唐兩京城坊考》等後世地理著作均明确記載内侍省位于善和坊内,并因此得名“善和”。
- 具體指代: 在這個意義上,“善和”即等同于“内侍省”,指代唐代管理宦官、負責宮廷内部事務的官方機構。
“善和”一詞具有雙重含義:
- (通用義)善良溫和;和睦融洽: 形容人的品性或人際狀态,由“善”與“和”的本義及引申義組合而成。
- (專名義)唐代内侍省的别稱: 因該機構官署位于長安城善和坊而得名,是特定曆史時期的固定稱謂。
主要參考來源:
- 字義基礎與詞源:
- 許慎 撰, 段玉裁 注. 《說文解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經韻樓刻本),1981年。(權威字書,奠定“善”、“和”的本義及核心引申義)
- 唐代内侍省建制:
- 歐陽修,宋祁 等撰. 《新唐書》卷四十七《百官志二》. 中華書局點校本.(正史職官志,記載内侍省官方名稱、品級、沿革)
- 内侍省别稱“善和”的考證:
- 徐松 撰, 張穆 校補. 《唐兩京城坊考》卷一《西京·皇城》. 中華書局,1985年.(清代學者對唐代長安洛陽城市布局的權威考證,明确記載内侍省位于善和坊)
- 李健超 增訂. 《增訂唐兩京城坊考》(修訂版). 三秦出版社,2006年.(現代學者在徐松基礎上的增補研究,同樣确認此地理位置)
- 背景知識(善和坊與宮廷關系):
- 白居易 等唐代詩人相關詩作。(反映善和坊的地理位置及居民特點)
- 程大昌 《雍錄》等宋代地理筆記。(記載唐代都城舊事)
(注:鑒于“善和”作為通用形容詞的古代直接書證相對稀少,其釋義主要依據構詞法和“善”、“和”的廣泛應用推導,并得到辭書認可;其作為唐代機構别稱則有明确的曆史地理文獻支撐。)
網絡擴展解釋
“善和”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
借指藏書
源自唐代柳宗元《寄許孟容書》“家有賜書三千卷,尚在善和裡舊宅”。後以“善和”代指藏書,多用于文學作品中,如宋代劉克莊“幸有善和書堪讀”。
-
善良與和善
指性情溫和、友善的品質,如《老殘遊記》中“俺媽算是頂善”。現代用法也強調人際和諧,如“善和書堪讀”中的引申義。
-
方言含義
在部分方言中表示“輕微、不嚴重”,例如描述疾病或沖突程度較輕的場景。
-
文化延伸
作為成語時,強調“善于協調合作”,如《查字典》解釋為“通過合作達成共同目标”。作為名字則寓意“自立、專注”,結合“善”的品德與“和”的謙和。
提示:若需具體文獻例句或方言用法,可參考《老殘遊記》或方言詞典進一步查閱。
别人正在浏覽...
寶勒邊廷博選不見圭角嘈啐怆楚初級出家兒觕婢蹈危滌煩子笛卡兒坐标放退告命國鈞堅固腳不沾地交輔及笄就日具在闿爽寇賊誇奪苦因兩帝量放利缰名鎖淩遽留黃禮飲旅宦蠻悍美人遲暮蒙蔽彌陀盤緣千裡饋糧,士有饑色請蹯鵲谶麴法屈附日沒日章三字經傷負聖小兒神酒士論識塗老馬疏水箪瓢私善俗表鐵鹞通儒彤廷頽魄托物連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