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代风俗,三月三日佩细柳圈,谓可免虿毒。见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忠志》。《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适》:“春幸 棃园 并 渭水 祓除,则赐细柳圈辟癘。”
“细柳圈”是一个源自唐代风俗的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细柳圈(拼音:xì liǔ quān)指唐代在农历三月三日佩戴用细柳枝编织的圈状饰物,认为可以驱避毒虫(虿毒)和瘟疫。这一习俗与当时的祓除仪式相关,具有祈福消灾的寓意。
该习俗反映了唐代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利用,柳枝因柔韧易得,被赋予驱邪功能,成为节令文化的一部分。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引申其形容“细小柔软之物围绕”,但此用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建议以历史释义为主。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酉阳杂俎》及唐代民俗研究资料。
细柳圈是一个汉字词语,由四个字组成,包括“细”、“柳”、“圈”。
部首和笔画拆分如下:
这个词来源是由《红楼梦》中的描写所引发的,意为用柳条编制成的圈子,常用于东方园林中的景观装饰。
繁体的写法为「細柳圈」。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可能会有一些变体,但整体基本保持不变。
一些例句:
一些相关的组词有:细腻、柳絮、圈子。
一些近义词有:柳环、柳圈子。
目前没有常用的反义词与细柳圈相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