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息肩的意思、息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息肩的解釋

[lay doun the burden]讓肩頭得到休息。比喻卸除責任或免除勞役

子驷請息肩于 晉。——《左傳·襄公二年》

四海之内,始得息肩。——《南史·循吏傳序》

詳細解釋

(1).卸去負擔。《左傳·襄公二年》:“ 鄭成公 卒, 子駟 請息肩於 晉 。” 杜預 注:“欲辟 楚 役,以負擔喻。” 漢 張衡 《東京賦》:“百姓弗能忍,是用息肩於大 漢 。” 宋 範仲淹 《與韓魏公書》:“俟息肩,則勉力賦詩。” 清 李漁 《慎鸾交·谲諷》:“下官治 蜀 三年,辛勤萬狀,正苦息肩無日。”

(2).栖止休息;停止。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上》:“於諸 印度 建一伽藍,使客遊乞士,息肩有所。” 宋 餘靖 《晚至松門僧舍懷寄李太祝》詩:“日暮倦行役,解鞍初息肩。” 周而複 《紀念魯迅先生百年誕辰》詩:“雄篇作匕首,戰鬥不息肩。”

(3).謂休養生息。《史記·律書》:“故百姓無内外之繇,得息肩於田畝,天下殷富。”《秦併六國平話》卷上:“生靈免塗炭之災,兵師有息肩之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息肩”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層含義,常見于古代文獻及成語中。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卸除負擔或責任
    本義指放下肩上的重擔,比喻擺脫繁重的勞役或職責。例如《左傳·襄公二年》記載:“子駟請息肩于晉”,指鄭國子駟希望依附晉國以減輕楚國的壓迫。
    引申:在政治語境中,可表示國家休養生息,如《史記·律書》提到“百姓得息肩于田畝,天下殷富”。

  2. 停止、休息
    指身體或行動的暫停,如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記》中“使客遊乞士,息肩有所”,意為旅行者找到栖身之處。宋代餘靖的詩句“日暮倦行役,解鞍初息肩”也體現了這一用法。


二、擴展用法

  1. 成語“息肩之地”
    指暫時栖身或立足的地方。例如《太平廣記》載“市藥于廣陵,亦有息肩之地”,清代《紅樓夢》中賈雨村尋找“息肩之地”亦是此意。

  2. 成語“息肩弛擔”
    形容完全卸下責任或職務。出自宋代陳亮《與應仲實書》:“始決意為息肩弛擔之計”。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籍釋義及現代用例,如需更完整的出處或例句,可參考《左傳》《史記》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息肩》的意思

《息肩》是一個成語,意為放下包袱,解除負擔,輕松自在。

拆分部首和筆畫

《息肩》的拆分部首是肉和㝉,其中肉為左部,㝉為右部。

它總共由9筆組成。

詞源和繁體

《息肩》的來源于《詩經·小雅·南有嘉魚之什》中的“索居予息肩”,原意是指人們所期望的解決重負後,舒適放松的狀态。

在繁體字中,用「息膸」表示《息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以篆書為主,字形相比現代字體有所不同。而《息肩》在篆書中的寫法為「肉㝉」。

例句

他終于完成了演講稿,感到如釋重負,心情輕松了起來,仿佛成功地将包袱從肩上卸下,實現了真正的《息肩》。

組詞

相關的組詞有:“肩負重任”、“肩頭擔子”、“肩挑”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息肩》意思相近的成語有:“解囊相助”、“暢快淋漓”等。

它的反義詞可以是“負重難返”、“心事重重”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