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y doun the burden]让肩头得到休息。比喻卸除责任或免除劳役
子驷请息肩于 晋。——《左传·襄公二年》
四海之内,始得息肩。——《南史·循吏传序》
(1).卸去负担。《左传·襄公二年》:“ 郑成公 卒, 子駟 请息肩於 晋 。” 杜预 注:“欲辟 楚 役,以负担喻。” 汉 张衡 《东京赋》:“百姓弗能忍,是用息肩於大 汉 。”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俟息肩,则勉力赋诗。” 清 李渔 《慎鸾交·谲讽》:“下官治 蜀 三年,辛勤万状,正苦息肩无日。”
(2).栖止休息;停止。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於诸 印度 建一伽蓝,使客游乞士,息肩有所。” 宋 余靖 《晚至松门僧舍怀寄李太祝》诗:“日暮倦行役,解鞍初息肩。” 周而复 《纪念鲁迅先生百年诞辰》诗:“雄篇作匕首,战斗不息肩。”
(3).谓休养生息。《史记·律书》:“故百姓无内外之繇,得息肩於田亩,天下殷富。”《秦併六国平话》卷上:“生灵免涂炭之灾,兵师有息肩之日。”
“息肩”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层含义,常见于古代文献及成语中。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卸除负担或责任
本义指放下肩上的重担,比喻摆脱繁重的劳役或职责。例如《左传·襄公二年》记载:“子駟请息肩于晋”,指郑国子駟希望依附晋国以减轻楚国的压迫。
引申:在政治语境中,可表示国家休养生息,如《史记·律书》提到“百姓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
停止、休息
指身体或行动的暂停,如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记》中“使客游乞士,息肩有所”,意为旅行者找到栖身之处。宋代余靖的诗句“日暮倦行役,解鞍初息肩”也体现了这一用法。
成语“息肩之地”
指暂时栖身或立足的地方。例如《太平广记》载“市药于广陵,亦有息肩之地”,清代《红楼梦》中贾雨村寻找“息肩之地”亦是此意。
成语“息肩弛担”
形容完全卸下责任或职务。出自宋代陈亮《与应仲实书》:“始决意为息肩弛担之计”。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籍释义及现代用例,如需更完整的出处或例句,可参考《左传》《史记》等文献。
《息肩》是一个成语,意为放下包袱,解除负担,轻松自在。
《息肩》的拆分部首是肉和㝉,其中肉为左部,㝉为右部。
它总共由9笔组成。
《息肩》的来源于《诗经·小雅·南有嘉魚之什》中的“索居予息肩”,原意是指人们所期望的解决重负后,舒适放松的状态。
在繁体字中,用「息膸」表示《息肩》。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以篆书为主,字形相比现代字体有所不同。而《息肩》在篆书中的写法为「肉㝉」。
他终于完成了演讲稿,感到如释重负,心情轻松了起来,仿佛成功地将包袱从肩上卸下,实现了真正的《息肩》。
相关的组词有:“肩负重任”、“肩头担子”、“肩挑”等。
与《息肩》意思相近的成语有:“解囊相助”、“畅快淋漓”等。
它的反义词可以是“负重难返”、“心事重重”等。
报酬霸头表暴表用苍山豺狼纯质道烦恼迭縠底格里斯河二耀访胜匪窟飞涨佛现鸟敷衍塞责归哭罕事毫相圜法骄愎叫讙讦迫今语忌前举凡浪狗类告垒障乐忧镣铫里也波轮文麻痹大意门闾之望南极仙翁培塿漆匠轻薄无行轻末青鸟氏觠局驱疠柔谨顋颊失瞻司勋松乏竦削琐缕速战溏心提醒体子图象瓦铛磑碾巫媪效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