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奪的意思、攻奪的詳細解釋
攻奪的解釋
攻取。《荀子·議兵》:“所行,攻奪變詐也。” 宋 蘇轍 《民政策》下之五:“而一旦欲有所攻奪掩襲,則獨發内郡之卒,使二者各思緻其勇力以報其上。”《明史·吳良傳》:“ 張士誠 兵據 秦望山 , 良 攻奪之,遂克 江陰 。”
詞語分解
- 攻的解釋 攻 ō 打擊,與“守”相對:攻擊。攻占。攻取。攻心。攻關。攻陷。 指責,駁斥:攻難(刵 )。群起而攻之。 治病:以毒攻毒。 緻力學習或研究:攻讀。攻書。專攻醫學。 守防 筆畫數:; 部首:攵; 筆順
- 奪的解釋 奪 (奪) ó 搶,強取:搶奪。掠奪。巧取豪奪。強(僴 )詞奪理。 争先取到:奪得最後勝利。奪魁。奪冠(刵 )。 沖開:奪門而出。 喪失,削除:剝奪。褫奪(剝奪)。奪志(改變志向或意願)。 晃動:光彩
網絡擴展解釋
“攻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通過攻擊手段奪取,多用于軍事或競争場景。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攻取:指通過武力或策略攻擊并占領目标,如城池、據點等。該詞強調主動出擊和奪取的過程。
2.曆史文獻出處
- 《荀子·議兵》:“所行,攻奪變詐也。” 此處指戰争中通過謀略和武力奪取勝利。
- 《明史·吳良傳》:“張士誠兵據秦望山,良攻奪之,遂克江陰。” 描述明代将領吳良攻占敵方據點的史實。
3.用法與示例
- 軍事場景:如“攻奪龜山鎮”“攻占江陰”,體現對戰略要地的争奪。
- 抽象引申:現代語境中可比喻競争中的激烈争奪,如“攻奪市場”“攻奪話語權”。
4.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攻占、奪取、攻克。
- 反義詞:防守、退守、失守。
5.權威性說明
- 該詞在《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中均有收錄,釋義穩定,屬于規範用詞。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或曆史案例,可參考《荀子》《明史》等原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攻奪的意思
攻奪是一個動詞,意思是用武力或策略去奪取或占領某一目标或地方。
部首和筆畫
攻字的部首是攵(shū zhǒu),總筆畫數為7畫。
來源
攻的本義是從上往下用暴力打擊,後來引申為動詞,表示進攻、奪取等。
繁體字
攻的繁體字為「攻」。
古時候漢字寫法
攻的古代漢字寫法有些不同,有時寫作「工」或「功」,但意思相同。
例句
1. 部隊發動猛烈攻奪,成功占領了敵方陣地。
2. 這位運動員憑借出色的技術攻奪了金牌。
組詞
進攻、攻擊、攻心、攻堅、奪取、奪寶、奪目、搶奪、奪回
近義詞
進攻、進取、奪取、搶奪、攻擊、攻占、攻破
反義詞
防守、守衛、保護、守護、防揚、守株待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