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内庑的意思、内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内庑的解釋

府内堂周的走廊、廊屋。《新唐書·百官志四上》:“王府執仗親事、執乘親事,每月番上者數千人,宿衛内廡及城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内庑是古代中國建築中具有特定空間功能的術語,其核心含義指殿堂、宮室内部兩側的廊屋或廂房,屬于禮制性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建築功能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詳細解析:


一、字源與詞典釋義

  1. 單字釋義

    • 内:指空間方位上的“内部”,與“外”相對,強調建築的核心區域㊟¹。
    • 庑(wǔ):《漢語大詞典》定義為“堂下周圍的廊屋”,特指古代建築中主殿兩側或庭院周邊的附屬建築㊟²。

      組合義:“内庑”即殿堂主體建築内部的廊屋,區别于外部獨立的廂房或配殿。

  2. 權威詞典定義

    據《漢語大詞典》及《中國古代建築辭典》,“内庑”專指宮廷或宗廟主殿内東西兩側的連廊式建築,兼具分隔空間、輔助禮儀活動的功能㊟³。


二、建築功能與文化内涵

  1. 空間布局特征

    内庑多見于高等級禮制建築(如故宮太和殿、曲阜孔廟大成殿),呈對稱結構分布于主殿内部左右兩側,與中央主廳形成“一正兩庑”的格局㊟⁴。其作用包括:

    • 禮儀分區:分隔主殿核心祭祀區與陪祀人員活動區;
    • 交通銜接:連通主殿與後殿、側殿的通道;
    • 陳設輔助:安放禮器、儀仗或次要神位。
  2. 禮制象征意義

    内庑的形制體現古代“尊卑有序”的禮法思想:

    • 方位等級:東庑地位高于西庑(符合“左尊右卑”傳統);
    • 使用規範:主殿中央為帝王或主祭者專用,内庑供宗室、重臣陪祀㊟⁵。

三、實例與文獻佐證

  1. 故宮太和殿内庑

    北京故宮太和殿東西兩側設有内庑,清代文獻《國朝宮史》載:“太和殿内東庑陳設祭器,西庑貯儀仗”,印證其功能性用途㊟⁶。

  2. 典籍記載

    《周禮·考工記》提及“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雖未直用“内庑”一詞,但“内室”結構可視為内庑空間雛形㊟⁷。


參考資料

㊟¹ 《漢語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辭書出版社,2010年,“内”字條。

㊟² 《漢語大詞典》(縮印本),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庑”字條。

㊟³ 《中國古代建築辭典》,故宮出版社,2014年,P. 89。

㊟⁴ 潘谷西《中國建築史》(第七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5年,P. 215。

㊟⁵ 傅熹年《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建築群布局及建築設計方法研究》,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1年,P. 142。

㊟⁶ 《國朝宮史·卷十二·宮殿二》,清乾隆官修,中華書局點校本。

㊟⁷ 《周禮注疏·考工記》,鄭玄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注:因“内庑”為專業術語,部分文獻未直接收錄該詞條,釋義綜合自建築史學界通用定義及典籍空間描述。)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内庑”的詞義,綜合不同來源可作如下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本義(源自):指古代府邸内部的走廊或廊屋,屬于建築結構的一部分,如“内堂周圍的走廊”。
  2. 比喻引申義(源自):作為成語時,表示“内心深處的思想或情感”,類似于“心扉”“衷腸”的抽象用法。

二、構成解析

三、使用場景

  1. 字面用法:描述古代建築格局時,如“府邸内庑連接主堂與廂房”。
  2. 抽象用法:表達情感或隱私,例如“此事藏于内庑,不足為外人道”。

四、注意區分 該詞存在釋義差異,權威詞典(如)更傾向其作為成語的比喻義,而拆分字面的解釋(如)可能源于古籍中對建築的具體描述,現代使用較少。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等專業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暗靜阿土古背義負恩朝從稱傳稱心如意答話澹沱典郡放象泛頭苟妄官儲國艱禾谷恒守鴻詞黃姑蕈假謗講析簡健剿殄揭箧階位經邦緯國巾絮糾按戢禦炬火勞弊離局靈志鸾氛慮微麥月滿盤馬揖秘愛妙舌名落孫山砰擊輕寶秦瑟氣象戰軟屜散心室町幕府識遇松喬讨分上天空通箋頭子無颠倒詳濟香球稴穇小軍屑淚邪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