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檢的意思、格檢的詳細解釋
格檢的解釋
檢點。《三國志·魏志·王粲傳》“ 潁川 邯鄲淳 、 繁欽 ”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韋仲将 曰:“ 仲宣 傷於肥戇, 休伯 都無格檢……如是彼為,非徒以脂燭自煎糜也。”
詞語分解
- 格的解釋 格 é 劃分成的空欄和框子:格子紙。方格兒布。 法式,标準:格局。格律。格式。格言。合格。資格。 表現出來的品質:格調。風格。人格。國格。性格。 阻礙,隔閡:格格不入。 擊,打:格鬥。格殺。 推究:格
- 檢的解釋 檢 (檢) ǎ 查:檢查。檢測。檢讨。檢舉。檢校(刼 )。檢修。檢索。檢察。 注意約束(言行):檢點(a.注意約束言行,如“參加宴會時連吃帶拿,太不檢檢了”;b.查看是否符合,如“把行李檢檢一遍”)。
專業解析
格檢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雅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對規範、标準的核查與約束,強調依據既定準則進行審視和匡正。以下從詞典角度分層次解析:
一、基礎釋義
- 詞性:動詞
- 本義:指按照既定标準或規範進行檢驗、核查,确保行為或事物符合法度。
例:"格檢言行,以正其身。"(意為:檢視言行是否符合規範以端正自身)
二、詞源與字義分解
- 格:
- 本義為“木長條”,引申為規範、标準(如“格律”“格範”)。
- 在“格檢”中取“準則”“法式”之意,強調對标準的遵循。
- 參考《漢語大詞典》釋義:“格,法式;标準。”
- 檢:
- 本義為“書匣标籤”,後衍生為查驗、約束(如“檢點”“檢查”)。
- 此處指通過核查實現約束,确保不逾矩。
- 參考《說文解字注》:“檢,書署也……凡約束謂之檢。”
合成詞義:二者結合形成“以規範為尺度的核查與約束”,隱含道德或制度層面的規範性審查。
三、用法與語境
參考資料
-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格”字釋義:标準;法式。
“檢”字釋義:約束;查驗。
-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格檢”詞條:按規範核查。
- 司馬光《涑水記聞》卷三(中華書局點校本)
原文用例佐證曆史語境。
(注:因古籍原版鍊接受限,來源标注紙質權威辭書及經典文獻版本。)
網絡擴展解釋
“格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對自身言行或行為的約束與檢查,強調符合道德規範或社會标準。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 詞義構成:由“格”和“檢”兩字組成:
- 格:動詞,意為“審查、規範”;
- 檢:名詞,指“标準、法度”。
- 核心内涵:指通過自我審視,确保言行符合道德、職責或禮儀要求,帶有自律和約束的意味。
二、曆史淵源
- 起源背景:最初用于描述古代官員對自身言行的規範,以維護形象和職責。
- 文獻例證:如《三國志》裴松之注提到“休伯都無格檢”,批評某人行為缺乏約束。
三、現代用法
- 適用範圍:多用于書面語境,強調個人修養或社會規範。例如:
- “他為人嚴謹,言行必先格檢。”
- “職場中需注重格檢,避免失禮。”
四、與近義詞辨析
- 檢點:與“格檢”意義相近,但“檢點”更側重細節的注意(如“行為檢點”)。
- 自律:強調主動約束,而“格檢”更突出對照标準的審查過程。
注意
- 醫學領域:現代“體格檢查”(簡稱“體檢”)與“格檢”無關聯,需根據語境區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用例或文獻出處,可參考《三國志》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愛窩窩阿僧秪劫百世一人暴處兵機裁營常順昌誦吃葷飯蟲書丑慢樗丑捶牀麤缯代售潒潒黮濁悼楚頓滞杜主二漢帆幔傅彩感附格喳公正廉潔貴裡黃素畫諾坐嘯混淆視聽奬知假遭錦服精空經信精義禁急噤舌糾糾量如江海離摘莫夜帔肩平塞樵蘇後爨睿才桑公散耍沙炮升耀水芽酸懶往造晩霁纨絝唯物文明戲武裝部隊相對與絕對閑邀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