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蛇的膽囊。可入藥。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下:“ 普安州 有養蛇戶,每年五月五日即擔蚺蛇入府,祇候取膽……即于腹上約其尺寸,用利刃決之,肝膽突出,即割下其膽,皆如鴨子大,曝乾以備上貢。”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鱗二·蚺蛇》。
蛇膽是蛇體内貯存膽汁的膽囊,廣泛用于中醫藥領域。以下從定義、藥用價值、分類及使用注意事項等方面詳細解釋:
結構與位置
蛇膽呈橢圓形或卵圓形,位于蛇體中部稍後,介于頸部與肛門之間,具體可通過對折蛇體确定,膽管細長且質地柔軟。大小因蛇種而異,大者如拇指,小如花生米。
性味與來源
性涼,味苦微甘,主要來源于金環蛇、銀環蛇、眼鏡蛇、五步蛇等蛇類的膽囊。
傳統功效
現代研究
含銅、鐵、鈣、鎂、維生素C/E等成分,可調節内分泌、延緩衰老,并增強免疫力。
按療效分類
常見中成藥
包括蛇膽川貝液、蛇膽陳皮散、蛇膽半夏散等,用于支氣管炎、百日咳等疾病。
不可生食
生蛇膽可能含寄生蟲或毒素,需經蒸制或炮制後使用,避免中毒風險。
禁忌與用法
蛇膽是傳統中藥的重要原料,兼具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等功效,但需規範炮制以确保安全。其臨床應用廣泛,常見于多種中成藥配方。更多信息可參考權威中醫藥文獻或專業網站。
蛇膽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是蟲和肉,共有13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中,最早見于《左傳·定公二十九年》一文。蛇膽在古代也被稱為“蛇膽汁”或“蛇汁”,用來指代蛇的膽囊中的液體。
在繁體中文中,蛇膽的寫法為「蛇膽」。
在古時候,漢字“蛇膽”的寫法為「蛇勠」或「蛇力」。這些形式是因為古代漢字在演變過程中發生了一些變化,導緻字形和現代相對有所不同。
以下是「蛇膽」的一些例句:
1. 他有着蛇膽般的勇氣,敢于面對一切困難。
2. 這孩子做事毫不畏懼,簡直是蛇膽加身。
一些和「蛇膽」相關的組詞有:
1. 蛇膽石:也稱為蛇油石,是一種石頭的名稱,因其外觀有點類似蛇膽而得名。
2. 蛇膽草:是一種中藥材,主要用于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
與「蛇膽」類似的近義詞包括勇氣、膽量、大膽等。而相反義詞可以是膽怯、懦弱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