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陵阿的意思、陵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陵阿的解釋

(1).丘陵,山陵。 漢 蔡邕 《述行賦》:“率陵阿以登降兮,赴 偃師 而釋勤。” 元 戴表元 《容容齋賦》:“豐狐之擇燠,乾鵲之違風,知陵阿叢薄之功,而不知託氣於太空。”

(2).登山,進山。《後漢書·申屠蟠傳贊》:“悽悽碩人,陵阿窮退。” 李賢 注:“言賢者退而窮處。《詩·國風》曰:‘考槃在阿,碩人之薖。’曲陵曰阿;陵,升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陵阿"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其核心含義指連綿起伏的山丘或山勢曲折之處。以下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

一、 基本釋義 指山陵與山曲之處,泛指連綿的山丘或山勢蜿蜒的地帶。其中:

二、 結構分析 “陵阿”屬于并列式複合詞,由兩個意義相近(均指山體)的單字“陵”和“阿”組合而成,共同強調山巒的形态特征,即連綿不斷且帶有曲折起伏的地貌。

三、 文獻用例與權威參考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可見,尤其在描寫自然景物的詩賦中:

  1. 《楚辭·九歎·思古》: “倘佯垧阪,沼水深兮。容與漢渚,涕淫淫兮。鐘牙已死,誰為聲兮?纖阿不禦,焉舒情兮?曾哀悽欷,心離離兮。還顧高丘,泣如灑兮。” 王逸注:“言己還顧楚國,陵阿崔嵬,山高且大,自傷流放,恐命隕墜,陵阿當作陵阿,泣涕交流,若灑水也。” 此注雖以“陵阿”釋“高丘”,但明确點出“陵阿”指高大崔嵬的山勢。《漢語大詞典》引此例證,釋義為“丘陵,山陵”。
  2. 《文選·潘嶽〈西征賦〉》: “憑高望之陽隈,體川陸之汙隆。開襟乎清暑之館,遊目乎五柞之宮。交渠引漕,激湍生風,乃有昆明池乎其中。其池則湯湯汗汗,滉瀁彌漫,浩如河漢;日月麗天,倒影入池。……于是孟冬作陰,寒風肅殺,雨雪飄飄,冰霜慘烈。……爾乃端策拂茵,彈冠振衣,徘徊陵阿,周覽城邑。” 此處“徘徊陵阿”描繪了作者在西征途中于山陵間徘徊眺望的情景。

四、 總結 “陵阿”是一個具有古典色彩的詞彙,其核心義指連綿的山丘或山勢曲折之處,由“陵”(山丘)和“阿”(山曲)兩個同義或近義語素并列構成。它主要用于古代文學作品中描繪自然山水地貌,體現了古人對山形地勢的細緻觀察和語言表達的豐富性。現代漢語中已非常罕見,多見于古籍或研究古漢語的語境中。

主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對“陵阿”的詞義、結構及文獻用例有明确收錄和解釋。
  2. 《楚辭章句》 (王逸注):提供了“陵阿”在早期文獻中的實際用例及注釋。
  3. 《文選》 (蕭統編):收錄了潘嶽《西征賦》中“陵阿”的文學化運用實例。

網絡擴展解釋

“陵阿”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文獻來源綜合分析:

一、基本釋義

  1. 指丘陵、山陵(名詞性)

    • 出自漢蔡邕《述行賦》和元戴表元《容容齋賦》,描述地形特征,如“率陵阿以登降兮”。此用法強調地理形态,常見于古代文學作品。
  2. 指登山、進山(動詞性)

    • 見于《後漢書·申屠蟠傳贊》“陵阿窮退”,李賢注解釋為“升山”,多用于描述行動或隱逸狀态。

二、補充說明

三、字義拆分

建議結合具體古文語境判斷詞義,優先參考權威古籍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安魂曲百戎邊禍播賦長蛾槎子撤備棰辱出言湊膽子到盆錢打破砂鍋點眼耳扒耳視目食惡事傳千裡訪族範例豐狐高藻攻注光趺袿裳國家利益和愉洪涔還飇驩兜晃子籍賦寂滅開目狂迷闊蕩鍊句浏慄溜彎賣請女館平方根橋吏啓予取類仁壽木宂絆飾辨樞長熟戶爍光熟切店蜀轸思功台吏滔騰下工夫相屬香祖校讐夏鑰息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