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器械,器具。《孟子·滕文公上》:“以粟易械器者,不為厲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豈為厲農夫哉?”《荀子·榮辱》:“故仁人在上,則農以力盡田,賈以察盡財,百工以巧盡械器。” 宋 王安石 《洪範傳》:“土言稼穡,則水之井洫,火之爨冶,木、金之為械器,皆可知也。” 宋 陳師道 《後山談叢》卷一:“然土地不守,子女玉帛歸于臣民, 契丹 蓋無得也。人畜械器亡者大半。”
"械器"是漢語中由兩個單字複合而成的詞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詞典釋義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源構成
二、詞典釋義 《漢語大詞典》将"械器"定義為:"器械,器具。多指兵器戰具",并舉《周禮·夏官·掌固》"夜三鼜以號戒"鄭玄注"備守械器"為典例。《辭海》現代義項中補充其可指"帶有機械結構的工具"。
三、專業領域延伸 在機械工程領域,該詞特指"由多個零件組成的傳動裝置",如清代《天工開物》記載的紡織械器。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書面語,常見于曆史文獻研究及傳統工藝論述。
四、使用語境 常見搭配包括"兵革械器"(軍事裝備)、"農耕械器"(農具器械)等複合詞組。需注意與"器械"的細微區别:前者更強調機械傳動特性,後者涵蓋範圍更廣。
“械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細微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械器”指器械或器具,主要泛指工具、器物。例如《孟子·滕文公上》中提到以粟交換“械器”,說明其作為生産工具的屬性。
現代語境下,“械器”可延伸指機械裝置或工業設備,例如提到的“鑄字機”等機械器具,以及“槍械”類武器(但需注意後者為特定場景下的引申用法)。
提示:若需更完整的古籍例句或現代用法分析,可參考、2、5的原始出處。
挨家比戶哀豔安足白兔記豹褎比校步行學士草字鈔截逞勇逞智丑扇船到江心補漏遲骀驽度引放赦方響更籌耕殖狗生角關羽鴻案宏濟洪同嘉薦俴俴家主警聞積雪囊螢狙喜慨然應允瞞神吓鬼煤掌門胄明成祖畝積聘選牽合附會謙兢巧取豪奪凄飙柔術蜃炭失誤睡袋四離四絶綏養田生完壘威勝文憑伍部烏踆吳體相胥小海瓯鞋片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