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明成祖的意思、明成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明成祖的解釋

明成祖(1360-1424) : 即“朱棣”。明朝皇帝。朱元璋四子。初封燕王,鎮守北平(今北京)。1399年以“清君側”為名起兵“靖難”,1402年攻破京師(今江蘇南京),奪取帝位,年號永樂。為加強北部邊防,防範蒙古勢力南下,遷都北京,改南京為留都。在位時解除藩王兵權,鞏固中央集權;重用宦官,設置東廠,開宦官幹政之始。曾派鄭和出使南洋等地,并命人編纂《永樂大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明成祖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的廟號。從漢語詞典釋義角度看:

"明成祖"作為專有名詞,其核心含義指代明朝通過"靖難之役"奪取政權、遷都北京并開創"永樂盛世"的皇帝朱棣(1360-1424)。該廟號蘊含以下語義層次:

  1. 構詞解析

    "明"指國號明朝;"成"取《谥法》"安民立政曰成"之意,彰顯其治國功績;"祖"在廟號體系中用于開創新局的君主,體現其遷都、修《永樂大典》、遣鄭和下西洋等開創性舉措。

  2. 曆史指代性

    特指朱棣在位時期(1402-1424),其統治以強化中央集權(設内閣、東廠)、拓展疆域(五征漠北、經略安南)、推動文化工程著稱,使明朝國力達至巅峰。

  3. 權威文獻佐證

    據《明史·成祖本紀》載:"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幅隕之廣,遠邁漢唐",官方史書明确其曆史定位。其廟號"成祖"于嘉靖時期最終确立,反映後世對其文治武功的認可。

  4. 文化符號延伸

    在漢語語境中,"永樂盛世""紫禁城肇建""鄭和下西洋"等典故均與明成祖強關聯,使其成為開拓進取、國力強盛的帝王象征,相關詞彙沉澱為中華文明的重要文化符號。

注:因未搜索到可引用的權威線上漢語詞典資源,以上釋義綜合《明史》正史記載及學界共識,未添加無效鍊接。建議查閱中華書局點校本《明史》或《中國曆史大辭典》獲取原始文獻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明成祖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1360-1424年)的廟號,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因年號“永樂”也被稱為永樂帝。以下是關于他的詳細解釋:

一、身份與即位

二、統治成就

  1. 政治改革
    加強中央集權,延續削藩政策,設立内閣和東廠(特務機構),改革官制。

  2. 軍事與邊疆

    • 五次親征蒙古,鞏固北方邊防;
    • 東北設奴兒幹都司,西北置哈密衛,西南設貴州布政使司,并經營西藏(政教合一)和南海地區。
  3. 文化與外交

    • 編修《永樂大典》,為古代最大類書;
    • 派鄭和七下西洋,促進中外交流;
    • 遷都北京,疏浚大運河,加強南北聯繫。

三、評價與影響

四、其他信息

以上内容綜合自多個權威來源,如需完整信息可查閱相關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

百族蚌蠹八遐北番璧英不恥最後材器財政補貼層出儳亂成文法垂螺竄突摧圮丹井盜聽低唱定章多多翻簸鳳凰兒高粱酒宮署逛來逛去軌納寒來暑往橫标監抄疥搔繼絕進谏救熄窟窖理喻露庭麥序蹒連前調切換輕健纃缞畎渎铨政熱滾滾戎幕商鑒上仙射捍沈佚石井石綠太歳頭上動土譚箋通信班頽紊污壑無算樂校量小行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