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足的意思、安足的詳細解釋
安足的解釋
立足,存身。《三國志·魏志·公孫瓒傳》“遣人與子書,刻期兵至,舉火為應”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典略》:“ 瓚 遣行人 文則 齎書告子 續 曰:‘不然,吾亡之後,天下雖廣,汝欲求安足之地,其可得乎!’”
詞語分解
- 安的解釋 安 ā 平靜,穩定:安定。安心。安甯。安穩。安閑。安身立命。安邦定國。 使平靜,使安定(多指心情):安民。安慰。安撫。 對生活工作等感覺滿足合適:心安。安之若素(遇到不順利情況或反常現象像平常一樣對待
- 足的解釋 足 ú 腳:足下(對對方的敬稱)。足迹。足球。足壇。失足。高足(敬辭,稱别人的學生)。舉足輕重。畫蛇添足。 器物下部的支撐部分:鼎足。碗足。 充分,夠量:足月。足見。足智多謀。 完全:足以。足色。 值
網絡擴展解釋
“安足”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立足/存身
指找到穩定的生存或立足之地。例如《三國志》中公孫瓒對兒子說:“天下雖廣,汝欲求安足之地,其可得乎!”,強調在動蕩環境中難以找到容身之所。
2. 如何能夠(反問語氣)
常見于古文反問句,表達“怎麼可能做到”。如陸機詩句:“高山安足淩,巨海猶萦帶”,意為“高山如何能跨越”。
二、延伸與争議釋義
3. 棋盤承托用具(存疑)
搜狗百科提到“安足”是春秋戰國時期用于承托棋盤的器具。但此說法未見于其他權威古籍或詞典,可能為特定領域術語或現代考據觀點,需謹慎引用。
三、用法辨析
- 古籍用例:多用于表達生存困境或強調難度,常見于戰争、遷徙等語境。
- 現代使用:作為書面語,多出現在文學或學術讨論中,日常口語較少使用。
建議結合具體文獻進一步驗證不同釋義的適用性,尤其是棋盤用具的出處需更多史料佐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安足》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心境安甯、舒適愉悅的感覺。拆分部首和筆畫可以分成安(宀、女)和足(夂、足),共有9個筆畫。《安足》一詞的來源來自于古代漢語,是根據人們對内心平安舒適的向往而創造出來的描述詞彙。
在繁體字中,《安足》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特别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雖然沒有特定的字形用來表示《安足》,但通過組合它的部首和筆畫,可以表達類似的意思。例如,可以使用字形為宀的字作為代表甯靜安逸的意思,再加上字形為足的字,組成類似《安足》的意思。
下面是一些關于《安足》的例句:
1. 假期裡我躺在沙灘上,感到十分安足。
2. 在這片甯靜的山林中,我仿佛找到了心靈的安足。
3. 心情放松下來,感到一種無比的安足。
與《安足》相關的組詞可以是甯靜、舒適、放松等。
與《安足》相似意義的近義詞可以是甯靜、愉快、安適等。
與《安足》相反意義的反義詞可以是不安、焦慮、緊張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